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为单眼发病;1例患者为7月大女婴,其余28例患者年龄为 29~91(59.0±13.5)岁;发病时间为2~90 d,中位数12 d。分析其发病趋势、感染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角膜念珠菌培养阳性共29例(其 中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6例,其他菌种13例),占同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感染前患者最常见的情况是眼部手术史26例(90%),其次是局部糖皮质激素使用史24例(83%)、全身疾病9例 (31%)和眼部外伤2例(7%),25例(86%)患者合并2个或更多上述因素。念珠菌性角膜炎结膜充血一般较轻,不伴有典型的伪足、苔被、免疫环等体征。4例早期患者角膜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孤立圆点状病灶,角膜病灶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病变进展后病灶表现多样,最常见为散在多灶性浸润灶(10例,占35%)。最终23例(80%)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念珠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眼部手术史和局部激素使用史是感染前常见的情况,发病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孤立圆点状病灶,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预后好,晚期病灶表现多样,多数患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  相似文献   
3.
背景丝状角膜炎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易复发,病因复杂,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对丝状物构成方面的研究较少,结果不一。目的应用影像学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丝状角膜炎患者丝状物的组成结构,分析角膜丝状物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山东省眼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82例88眼,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等临床资料,并根据病因进行分类。采用高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D-OCT)检查角膜丝状物附着处的角膜结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检查角膜丝状物的组成结构,然后取丝状物铺片行Giemsa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分析丝状物的成分。结果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者40例;白内障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等术后发生者18例;眼部功能失调,如干眼、神经营养不良性角膜病者14例;急性结膜炎患者10例。HD—OCT显示丝状物病变可累及前弹力层。LSCM检查显示,丝状物由上皮细胞、炎性细胞、黏液、高反光螺旋状条索形核心构成,核心中含有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及纤维状组织。Giemsa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丝状物含有角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和黏液,丝状物中央有螺旋状深蓝染的条状核心,核心中含有炎性细胞、上皮细胞、纤维状细胞。Masson三色染色表明,条状核心呈红色纤维组织,周围黏液为蓝色。结论角膜炎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有条状核心、炎性细胞、上皮细胞和黏液,病变较深,可达前弹力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棘阿米巴感染的病原诊断、形态学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建立棘阿米巴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22例经共焦显微镜或刮片检查阳性,将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材料或角膜刮取物置于平铺了一层活的大肠埃希菌的培养基上,35 ℃进行恒温培养.结果 5例(23%)培养阴性,17例(77%)培养阳性,其中10例从第3天起可在培养基上观察到包囊,6例在5 d后可观察到包囊,1例在20 d后观察到包囊.包囊具有双层囊壁,外壁皱缩,内壁呈多边形或波浪状.结论 该方法 取材容易,培养皿保存方便,能够为临床随时应用,便于在各实验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无孢霉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无孢霉菌性角膜炎的患者64例(64眼),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64例(64眼)中,15例(23.4%)为中浅基质层溃疡和浸润,20例(31.3%)为深基质层溃疡和浸润,29例(45.3%)为深基质层溃疡和全层浸润。26例(40.6%)伴有前房积脓,5例(7.8%)伴有角膜穿孔,所有患者真菌培养均未见孢子生长。9例患者行药物治疗,11例患者接受角膜病灶切除术或结膜瓣遮盖术,17例患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24例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3例患者行眼内容摘除术。总复发率为23.0%(14/61),其中药物治疗后复发率为22.2%(2/9),LKP后复发率为11.8%(2/17),PKP后复发率为41.7%(10/24),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8,P<0.05;因行眼内容摘除术后无复发可能,统计中未计入眼内容摘除术患者),LKP组与PKP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穿孔的患者复发率为75.0%(3/4),高于无穿孔患者的复发率19.3%(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积脓患者的复发率为30.4%(7/23),高于无前房积脓患者的复发率18.4%(7/38)(P>0.05)。8例患者最终感染无法控制行眼内容摘除术,总治愈率为87.5%。复发患者总体治愈率为64.3%(9/14)。结论 无孢霉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感染性角膜疾病,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谱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350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72例(272只眼),女性78例(78只眼);年龄1~87岁,平均年龄(44.4±20.0)岁。均为单眼发病。抽取所有患者的房水和(或)玻璃体(统称眼内液)进行涂片和体外培养实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分离到的细菌和念珠菌,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和致病因素分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疑似感染性眼内炎350例患者中外源性眼内炎者和内源性眼内炎者分别为317例和33例,分别占90.6%和9.4%。房水和玻璃体均采集者269例,只采集房水者81例。涂片阳性者99例,阳性率为28.3%。涂片检出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阴性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及真菌者分别为67例、8例、8例及16例,分别占67.7%、8.1%、8.1%及16.1%。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中病原菌阳性者135例,阳性率为38.6%,共分离得到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者、革兰氏阳性杆菌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者及真菌者分别为87例、12例、15例及30例,分别占60.4%、8.3%、10.5%及20.8%。以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为感染性眼内炎诊断的金标准,在350例全部疑似患者中,有211例患者眼内液涂片和(或)病原菌培养阳性,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感染阳性率为60.3%。病原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居首位,其次为链球菌。真菌中主要以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主。分离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达39.3%~84.6%。 结论2013年至2020年间,眼外伤是山东地区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杜满  亓晓琳  刘廷  鹿秀海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22-1926

目的:将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K),并将阅片结果与HE染色和PAS染色的阅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3种染色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究荧光染色技术在角膜组织活检中检测阿米巴病原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05/2020-06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74例75眼。根据角膜刮片、培养和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将感染性角膜标本分为AK组和非棘阿米巴性角膜炎(NAK)组。将连续切片的组织分别行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分析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计数三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病原体的数量,明确荧光染色法对AK的诊断价值。

结果:HE染色的敏感性为69%(27/39)、特异性为92%,PAS染色的敏感性为62%(24/39)、特异性为97%,荧光染色的敏感性为95%(37/39)、特异性为97%,3种染色方法对AK诊断的敏感性存在差异(χ2=19.857,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PAS染色与荧光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有差异(P=0.003、<0.001),HE染色与PAS染色诊断AK的敏感性没有差异(P=0.978); AUC最大为荧光染色(0.960),其次分别为HE染色(0.804),PAS染色(0.794)。计数在同一部位相同倍率视野下,HE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查见棘阿米巴包囊数量的中位数分别为4(0,11)、2(0,9)、12(3,33)个(χ2=56.561,P<0.001); 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E染色和荧光染色、PAS染色和荧光染色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有差异(P<0.001),HE和PAS两种染色方法找到棘阿米巴包囊的数量没有差异(P=0.210),荧光染色的组织病理切片更容易辨别阿米巴病原体。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组织病理诊断AK的敏感性比HE染色和PAS染色高,可显著提高阿米巴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属于半知菌中的丝孢纲、丝梗孢目、暗色孢科、弯孢霉属,与链格孢霉同属一科.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多存于土壤和腐生植物中,是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新月弯孢霉所致的角膜炎在临床上也较少见.有研究资料报道显示[1-2],在真菌性角膜炎分离的致病菌中,暗色真菌已经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弯孢霉自1933年命名以来,已经成为暗色真菌感染中重要的致病菌[3],而角膜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1],在美国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中已经位列第4位[4].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