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否直接利用肿瘤细胞膜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催化活性检测。方法 首先筛选出EGFR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细胞株MDA MB 2 31,通过差速离心制备细胞膜 ,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EGFR催化磷酸化的程度。结果 底物被磷酸化 ,加入特异性拮抗剂AG14 78后 ,磷酸化被抑制。结论 利用肿瘤细胞膜检测EGFR活性的设想是成立的 ,并且其方法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髓不同程度抑制的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对照组(仅常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各60例,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KPS改善率分别为28.33%和10.00%,恶化率分别为31.67%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能拮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KPS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s)凋亡的角度观察紫杉醇 (Taxo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抑制的作用。方法 :2~ 3月龄家兔 40只 ;DMEM/F1 2 培养基 ;胎牛血清 ;MTT ;TUNEL试剂 ;2 4孔酶标板 ;细胞培养瓶 ;全自动酶标光度仪 ;倒置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离心机。 ( 1 )取 2~ 3代的对数生长期RLECs于 96孔板中 ,放进CO2 孵箱内培养 2 4h后 ,将不同浓度的Taxol分别作用2 4及 72h ,用MTT测定法观察其对RLECs增殖的作用。 ( 2 )将传…  相似文献   
5.
多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对维持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DNA和RNA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在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调节蛋白合成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多胺浓度发生了变化 ;多胺的结构类似物和合成抑制剂的应用也对细胞凋亡产生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体外抗癌药物敏感试验开展以来,愈来愈受到肿瘤工作者的重视。其中,人癌干细胞克隆形成测定技术(Human Tumor Colony Assay,HTCA)在抗癌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指导临床化疗的应用以及对抗癌新药的筛选更具广阔前景。本文就HTCA 的发展和临床相关性评价以及今后的研究动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MTT法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就MTT法在抗癌药物筛选试验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细胞浓度以1—5×10~4/孔较为适宜,吸光度30min内不变.DMSO为MTT法的想理溶剂,但需除去蛋白质的影响.MTT以5mg/ml与细胞反应4h为佳.批内CV值为10%左右.四种抗癌药物对瘤株细胞SW-480作用后,其敏感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8.
骆云鹏  骆询 《免疫学杂志》2000,16(5):373-375,382
目的 建立ANAE染色联合抗Thy1SPA菌体花环双标记法,并试图利用此法证明抗θ抗体对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特异作用。方法 利用双标记法对正常小鼠胸腺及脾细胞进行检测,观察抗Thy1SPA抗体对ANAE阳性细胞结合的专一性。结果 双标记法中,抗Thy1SPA菌体花环阳性同ANAE阳性一样,能很好反映615小鼠胸腺或脾脏T细胞数(P〉0.05);胸腺和脾脏细胞Thy1^+-ANAE^+率,即双标记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与抗肿瘤治疗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类cyclins、CDKs、CKIs和chk等因素作为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关键的作用。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它们可能会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体后囊的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业已证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形成后囊的混浊的主要原因。对预防后囊混浊 ,目前尚无能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方法。本文研究顺铂 (cis -Platin ,PDD) ,米托蒽琨 (Mitoxantrone ,Mit)和阿糖胞苷 (CytosineArabinoside ,Ara -C)对兔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 ,R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晶体囊膜行组织细胞培养 ,在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