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内耳性眩晕症吴某,女,38岁,会计.1984年秋就诊.患“内耳性眩晕症”3年,屡治不愈,近1周病情转剧,自觉周围景物摇动,眼前发黑,不敢盲动,闭目不睁,恶心呕吐,舌苔白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的硅油黏附程度。方法选择5类(9种)人工晶状体,包括亲水性丙烯酸酯、疏水性丙烯酸酯、水凝胶、硅凝胶和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每枚人工晶状体在硅油中浸泡12h后在平衡盐溶液中拍照。得到的数码图像经计算机CAAS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前后表面的硅油黏附率,即光学部被硅油覆盖的面积占光学部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硅油黏附率最高,几乎为100%,一种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硅油黏附率最低,平均值为11.69%。其他种类人工晶状体的硅油黏附率为14.55%~36.24%。结论 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硅油黏附。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防止胬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钝性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转位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于巩膜裸露区。结果50例60只眼的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均在术后1~2天全部愈合,随访8~16个月,2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患者58名(75眼)按术前角膜散光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及角膜散光松解切口。A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手术切口为角膜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缘内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2mm处做一弧长1/4象限,深度60%或80%角膜厚度的弧形板层角膜切口;C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做一长3.2或5.5mm的穿透性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各组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分别为:(0.34±0.15)D、(0.86±0.22)D和(1.79±0.43)D。结论在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增加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了解初中生筛查性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初中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东、广西、贵州、辽宁、山东、山西等省份各选取1个地市,每个地选取若干初中,以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5 393名.对抽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获取一般人口经济社会学和自然环境指标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筛查性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家庭年均收入、日照时长、气温、海拔高度、经度、纬度初中生的筛查性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76,59.05,10.79,106.19,53.56,85.02,76.23,107.0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年均收入、气温、纬度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4,1.34,1.62,7.58,27.10),日照时长和经度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2,0.39)(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近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初中生筛查性近视有影响,各地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时要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翼状胬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设计:病例随访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3-05/2006-05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翼状胬肉患者50例(60眼),患者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配合随访观察,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方法: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钝性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转位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于巩膜裸露区。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的愈合时间。②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结果:①50例翼状胬肉患者(60眼)的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均在术后一两天内愈合。②拆线后随访8~16个月,其中8~12个月26眼,13~16个月34眼,平均12个月。58眼痊愈,2眼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眼内麻醉剂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眼内麻醉剂对离体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兔角膜取下后,分别用10g/L利多卡因、1g/L塞罗卡因及BSS处理。通过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处理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其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各实验组中,10g/L利多卡因作用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91±0.12)%,(1.23±0.27)%,(2.42±0.31)%,(3.61±0.14)%;10g/L塞罗卡因作用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分别为(0.68±0.16)%,(0.89±0.17)%,(1.84±0.34)%,(2.58±0.34)%。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②眼内麻醉剂的作用时间与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76。③眼内麻醉剂作用后,10g/L利多卡因造成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较10g/L塞罗卡因更为严重。结论:10g/L利多卡因及10g/L塞罗卡因都会对兔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比较而言,不含防腐剂的塞罗卡因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与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50例(60眼)分为2组,A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B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每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膜及角膜的上皮化均在术后2~5d内完成,随访6~12mo,每组均有1例复发,复发率无组间差异。A组手术时间25±8min,B组43±11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t-test)。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及防止胬肉复发,比较而言,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转位术更简单、易于操作,患者亦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