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内异物误诊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眼内金属异物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2例(12眼)眼内金属异物误诊、漏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跟被误诊为葡萄膜炎8眼、白内障1眼、玻璃体浑浊3眼。由于延误了治疗,导致视力下降。结论必须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警惕性,全面分析病情,借助X线等辅助手段,可大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硅油残留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19例 ( 19眼 )硅油取出术后由于硅油残留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中 14例进行前房冲洗术。结果  19例硅油取出术后眼压升高出现于平均术后 7 8± 2 7天 ,眼压平均为 3 7 2± 6 4mmHg ,19例均可见前房或房角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 ,14例前房冲洗术后平均眼压为 18± 4 11mmHg ,与术前相比眼压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前房残留的硅油小滴或乳化硅油是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的主要原因 ,前房冲洗术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白内障与透明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与透明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探讨蛋白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白内障晶状体囊膜取自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透明晶状体囊膜取自广东省眼库,年龄与白内障病人相匹配。反复冻融囊膜使细胞脱落,将囊膜从溶液中除去。各组样品中分别加入LLVY或VGR,在不同时间测定荧光强度。结果:透明晶状体上皮的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1);皮质型与非皮质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糜蛋白酶样酶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MG-132明显抑制各组蛋白酶体的活性。结论:与透明晶状体相比,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酶活性明显降低,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种蛋白激酶C(PKC)亚型PKC_α、PKC_β、PKC_γ、PKC_δ和PKC_ε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株ES-BALB/c的表达情况。[方法]ES-BALB/c细胞株用普通ES细胞培养液培养,分别种植于预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和直径100mm的培养皿,培养2d和4d后分别进行PKC亚型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免疫组化发现PKC_α在ES-BALB/c细胞有广泛的棕黄色的阳性表达,以细胞浆和细胞核最甚,而PKC_β、PKC_γ、PKC_δ和PKC_ε4种亚型无明显表达;Western印迹发现PKC_α出现一条蛋白印迹条带,分子质量约为84ku,而PKC_β、PKC_γ、PKC_δ和PKC_ε4种亚型无蛋白印迹条带。[结论]PKC_α在ES细胞阶段即有表达,在将来的细胞分化阶段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PKC_β、PKC_γ、PKC_δ和PKC_ε4种亚型在ES细胞阶段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1β(IL-1β) and Escherichia coli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 the rat vitreous with LPS induced-endophthalmitis.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aline control group (SC, 136 rats),endophthalmitis group (EO, 168 rats)and blank control group (BC, 12 rats). EO group received a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5βl LPS; SC group received 5μl sterile saline and no intervention for BC group. Six, 12, 24, 48, and 72 hours, 5 and 7 days after injection,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eyes and vitreous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NF-α, IL-1β and LPS expression. Results Sever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eyes were observed in EO group between six and 72 hours after LPS injection, ocular inflammation subsided seven days after LPS injection. In the vitreous, a peak neutrophil count was observed at 24 hours (1224. 64±132.2) cells/eye that rapidly declined at 72 hours (342. 25± 47. 7) cells/eye.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1β in EO group were peaked at 24 hours with (996.18±89.45) and(5556±1440) pg/L, respectively;Persisted at 48 hours and began to decline rapidly thereafter. Seven days after LPS injection, levels of TNF-α and IL-1β returned to baseline with (22.16 ±5.84) and (73.7±18. 7) pg/L, respectively. LPS concentration in EO group decrease rapidly at 72 hours with (11.03±3.41) ng and disappear on days 7 with (0.22±0.08) ng after LPS injection. Conclusions Massive neutrophils infiltration, high levels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1β and spontaneous elimination of bacterial elements in vitreous cavity were major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experimental model.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NF-α, IL-1β were in accord with LPS clearance process.  相似文献   
6.
米诺环素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大鼠眼内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眼内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玻璃体腔内1次注入LPS(1 μg)建立LPS诱导的眼内炎动物模型。在LPS注射前12 h和术中及术后连续3 d每天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在LPS注入后6、12、24、48和72 h,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眼部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眼内浸润白细胞计数,并测定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前房水蛋白质浓度。结果: 在LPS注射后所有时点,米诺环素治疗均可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眼内炎症,明显抑制玻璃体腔内白细胞浸润[LPS注射后24 h,眼内炎组(EO)为(1 182.63±191.15)细胞/每眼,眼内炎+米诺环素治疗组(EMT)为(291.50±63.77)细胞/每眼, P<0.01]并下调玻璃体腔内TNF-α的分泌水平[LPS注射后24 h,EO组为(931.17±99.81)ng/L,EMT组为(353.02±71.67)ng/L, P<0.01]。与EO组比较,EMT组各时点前房水蛋白质浓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诺环素通过抑制白细胞的眼内浸润和减少TNF-α的分泌,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眼内炎症反应。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白细胞眼内浸润和TNF-α分泌在LPS诱导的眼内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示米诺环素在细菌性眼内炎的潜在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沉积物形成动物模型,并探讨其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易位和脉络膜新牛血管(CNV)形成的病理过程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Matrigel基质胶注射于大鼠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下沉积物,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迁移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 Matrigel形成视网膜下沉积物后诱导RPE易位,而沉积物换位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REP细胞的动员需要光感受器细胞的参与.缺乏色素上皮细胞贴附的Bruch膜易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侵袭.结论 建立了一个新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形成的AMD动物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足以导致CNV穿透Bruch膜,可能导致湿性AMD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与客观判断单眼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单眼挫伤性视神经病变病例,将患者按伤眼视力≥0.05与〈0.05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伤眼较对侧健眼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寻找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在两组间的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的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60′方格的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佳点为42.68%,30′方格的AUC为0.719,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点为67.4%。结论在发生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时,当伤眼较对侧健眼P—VEP振幅下降百分比在60′方格及30′方格中分别达到42.68%与67.4%时,对客观判断单眼盲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掌握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谱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等信息对及时控制感染和挽救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的菌谱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变迁,用以指导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以及早期经验性用药的合理选择. 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眼内取材培养证实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历资料447例,收集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菌谱和对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眼内取材培养阳性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47例447眼,含混合感染22例22眼,共培养致病菌469株.在致病菌谱的构成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1.4%;其次为真菌,占26.7%;革兰阴性菌占22.0%.从具体菌种看,表皮葡萄球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29.4%,曲霉菌占7.7%,铜绿假单胞菌占5.3%.在本组资料中,外伤后眼内炎所占比例为72.7%,远远高于手术后眼内炎的10.5%和内源性眼内炎的9.8%,而角膜溃疡所致眼内炎所占比例最低,为6.9%.无论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均有较高的敏感率.对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革兰阳性菌对氯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呈增高的趋势(x2=5.398,P<0.05);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的高敏感率呈下降的趋势(x2=5.398,P<0.05),对利福平的药物敏感性则呈增高的趋势(x2=4.500,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感染性眼内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以考虑作为感染性眼内炎早期经验性用药的首选药物之一.定期对本地区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谱和药物敏感性进行追踪,有助于指导感染性眼内炎预防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眼内炎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 28例 28只眼内源性眼内炎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统计其临床特点、原发感染灶、全身合并疾病、眼部并发症、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效果,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源性眼内炎右眼发病稍多于左眼;呼吸道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玻璃体取材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取材部位.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积极治疗后仅 13只眼( 46.4%)感染控制、视力提高,这些患者从起病到就诊间隔平均为( 3.8± 2.5) d,其余患者平均为 (10.1± 5.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2).内源性眼内炎预后与年龄、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有无玻璃体注药、有无玻璃体手术无关( P >0.05);与疾病类型相关,前段型预后优于其他类型( P< 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病变局限在眼前段者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全身和局部强效的抗菌素联合激素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