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腺癌是当今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的头号杀手,目前有多项研究认为乳腺癌起源于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乳腺癌的根源、复发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为根治乳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颏部位置对面部侧貌唇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颏部位置对侧貌唇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标准中国人面型的成年男性1名,描绘其头颅侧位片的侧貌轮廓,制作成剪影图作为标准侧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标准侧貌的面突角进行变动,获得5张具有不同颏部位置(颏部位置正常、后缩5°、后缩10°、前突5°、前突10°)的剪影图.在此基础上,以E线为参考线,将各剪影图的上、下唇分别后移1mm和前移1mm各4次,每张剪影图分别得到9幅具有不同唇突度的侧貌图.选择180名大学生对侧貌图进行审美评价,从9种面型中选出最喜爱的3种.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部位置正常时相对后缩的唇突度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3种面型与其他面型的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颏部位置的后缩,人群倾向于喜爱略微前突的唇部位置;而随着颏部位置的前突,人们则倾向于喜爱更加后缩的唇部突度.结论:颏部位置对美观侧貌的唇突度有显著影响,颏部位置不同,唇突度的审美标准亦不同.对不同错<牙合>类型的临界拔牙患者进行矫治设计时,应考虑颏部位置对唇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髁突的对称性及矫治后髁突位置(R)的变化。方法:21例成功矫治的单侧后牙反[牙合]成年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8~23岁,平均21.8岁。2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9~23岁,平均22.1岁。实验组矫治前后与对照组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双侧矫正薛氏位片,测量髁突的不对称指数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相对位置。结果:实验组两侧髁突高度(CH)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CH的不对称指数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非反[牙合]侧髁突相对位置由前位趋于正中位(R由13.52减小为9.48)。结论: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不对称性,而髁突位置相对对称,颞下颌关节可随咬合关系和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发生改建;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
苏盈盈  王伏生 《现代保健》2014,(12):143-146
乳腺癌是当今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的头号杀手,目前有多项研究认为乳腺癌起源于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乳腺癌的根源、复发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为根治乳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 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 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对牙颌作用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琨  王春玲  朱秀娟  苏盈盈  李红 《口腔医学》2009,29(10):528-531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在三维方向上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反患者,应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并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反作用为:①水平方向上增加上颌牙弓宽度;②矢状方向上上颌突度的增加是上前牙唇倾,上颌骨向前生长的结果;下颌突度的减小是下颌后下旋转和髁突在关节窝内移位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垂直方向的变化与水平和矢状方向的变化密切相关,面下高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结论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可有效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反,但使牙颌结构在三维方向上都产生极其复杂的不同的变化,应根据错的特点调整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使在各个方向上增加有利的变化,避免或减少不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ZeissStratusOCTModel3000检测仪对45例(45只眼)巩膜扣带术前、后患者黄斑区形态进行检查,观察黄斑形态,并分别于术后1周、3周、5周、7周、9周、11周时对黄斑区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术前未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有40%发生黄斑形态的改变,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逐渐变薄,水肿逐渐消退,同时视力逐渐恢复,但黄斑水肿持续时间较长,为可逆性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形态的变化对视力的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上颌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8~10岁的骨性Ⅲ类错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随机分为扩弓组和非扩弓组,扩弓组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快速扩弓1周,非扩弓组单独使用前方牵引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和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对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对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扩弓组治疗时间19.2±3.2周,非扩弓组22.4±3.6周,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②治疗前后,扩弓组前下面高增加4.10±1.92mm,非扩弓组增加3.75±2.01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③治疗前后,扩弓组上颌切牙唇倾度增加2.55°±2.68°,非扩弓组增加4.70°±2.7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相比,使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解除前牙反,减少上颌切牙的代偿性唇倾,但是会加重下颌骨的后下方旋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Johnston分析法评价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了解牙性及骨性变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进行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Johnsto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矢状方向上,上颌骨相对颅底前移1.24mm,下颌骨相对颅底后移1.65mm,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BCH)变化了2.89mm(p〈0.001);上下磨牙及上切牙均明显前移,下切牙略后移,矫治后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分别改变了4.25mm(p〈0.001)、4.49mm(p〈0.001)。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使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能使上下颌骨和牙齿发生有利的变化,并以骨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