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者,男,31岁,茶厂工人。因患近视20年拟行LASIK手术。术前泪膜破裂时间、眼压、角膜超声测厚、角膜地形图、O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均正常,给予0.3%氧氟沙星、0.1%玻璃酸钠滴眼液常规点眼5d。于2006年8月13日在我院行LASIK手术,术后第1d双眼裸眼视力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氟米龙和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常规点眼。术后1周复查双眼无刺激症状,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1.2。右眼6:00及8:30、左眼7:00方位角膜层间各见1个直径约1mm的灰白色浸润灶(图1,2)。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的主流手术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屈光不正患者都适合LASIK手术,所以对预行LASIK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美国FDA提供了筛选适合行LASIK的临床参考,国内齐颖[1]也提出了适合国情的临床参考,现对我院筛选出的未能行LASIK手术的88例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的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大多跟早期视觉经历异常相关,如双眼失衡(斜视)、成像质量下降(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或散光)、形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等[1]。多数学者认为8岁以后,即视觉发育敏感期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很难凑效,因此,大龄弱视患者被归为难治性弱视。成人弱视患者是年龄较大的一类大龄弱视患者,以往的观点认为该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的早期视觉质量。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SMILE组),行WG-FS-LASIK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WG-FS-LASIK组)。所有患者术前无散光且最佳矫正视力所需最低球镜度数均≤-3.00 D。于术前和术后1 d、1周、1个月测量视力、全眼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可预测对比度视力(PVA)(包括PVA 100%、PVA 20%、PVA 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结果 两组术后等效球镜、视力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I、SR、PVA 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WG-FS-LASIK组在术后1 d、1周、1个月的OSI水平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5.
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11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3~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72.3%,有效率为88.4%;3~8岁儿童各年龄段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性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中心注视弱视眼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3~8岁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与视知觉学习疗效密切相关;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后段异物B超探查的特点,评价其临床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53例眼后段异物伤的病例与B超检查。结果 B超扫描不仅检出X线或CT未发现的非金属异物,还显示眼球后段异物以及合并有玻璃体病变(混浊、机化或出血、视网膜脱离)者,术后盲目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视力预后较差。而单纯眼后段异物伤无此并发症者,术后盲目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B超检查是诊断及定位眼后段异物重要的手段,其结果利于判断和筛选病情,为进一步选择手术方式降低术后盲目率提供了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高眼压患者眼压波动期间的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LASIK术后高眼压患者15例(28眼),男7例、女8例,年龄18 ~ 35岁.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Canon公司的TX-F)、波前像差仪(VisionX公司的WaveScan)、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检测患者高眼压及随后的正常眼压条件下的眼压、屈光状态、裸眼远视力.计算患者眼压波动期间的眼压、等效球镜、裸眼远视力变化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裸眼远视力变化量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LASIK术后眼压波动期间患者的眼压变化量为(11.7 ±4.6)mmHg(1 kPa=7.5 mmHg)、等效球镜变化量为(-0.049±0.378)D、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为(0.061±0.050)Log MAR.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关系为:Pearson相关系数为-0.513(P=0.005);回归方程为y=0.448-0.042x(F =9.286,P<0.05).但眼压变化量与裸眼远视力变化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IK术后中等程度眼压波动可能引起屈光状态变化,且眼压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变化量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与角膜塑形镜(OK)治疗后中低度近视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 招募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中低度成人近视患者98例,根据患者要求选择OK或FS-LASIK矫正近视各49例,均采用右眼作为研究对象,即OK组49例49眼,FS-LASIK组49例49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为儿童散光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南宁市3~6岁学龄前儿童2304名(4608眼),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视力,Suresight自动验光仪测定散光状况.结果 受检的4608眼中,散光眼≥0.75 DC和≥1.25 DC的检出率分别为40.4%和12.3%,散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x2=18.659,P<0.01).散光度分布以低度散光(0.75 ~1.00D)、远视散光和顺规散光为主.不同年龄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宁市3~6岁学龄前儿童中散光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地区一致,矫正高度散光、逆规和斜轴散光是学龄前儿童眼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