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不同部位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阻塞性泪道疾病共587眼,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分组,激光泪道成形术后均连续使用易妥芬眼液冲洗泪道,对比分析各组远期疗效.结果:KTP泪道激光在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中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间存在差异,下泪小点、泪小(总)管阻塞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组.结论:KTP泪道激光对泪小点、泪小(总)管阻塞效果很好,对单纯鼻泪管阻塞的病例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足在慢性泪囊炎的病例中复发率较高.对于长期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我们建议选择泪囊鼻腔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腔内注射硅油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又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1):730-731,T006
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已有 30多年历史 ,为难治的视网膜脱离病例提供了成功的希望。硅油注射入玻璃体腔后 ,在临床上已观察到不少并发症 ;但眼球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文献上报道不多。我院近期获 3例标本 ,现总结报告如下。例 1 男  5 9岁 玻璃体腔内注射硅油 7年后作眼球摘除。右眼因视网膜脱离而行巩膜环扎、硅油球内填充术。术后 ,视网膜仍未复位。近 3年以来 ,眼球疼痛明显 ,视力无光感。有角膜带状变性、虹膜萎缩后粘连、晶体混浊和眼球轻度萎缩。为解决疼痛而摘除眼球。例 2 男  2 2岁 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 5个…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病理报告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 (epitheliumingrowth)可致角膜瓣溶解是LASIK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现报道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月中 4例角膜上皮内生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般情况 :发生率 :0 3 4% (4 /115 7) ,眼别 :均为双眼手术单眼发病。右 2左 2 ,发现时间 :分别为术后 2、 12、 13、3 0天。诱因 :1例二次手术后次日出现严重虹膜炎。用大量激素后 1周房水闪光消失 ,但出现角膜水肿上皮脱落。停用激素加用成纤维生成因子 (贝复舒 )羧甲基纤维素 (潇莱威 )效果不显 ,症状时轻时重 ,持续存在。每日或隔日检查 ,术后…  相似文献   
5.
巩膜外垫压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作用已无庸置疑。而对黄斑孔,多主张电凝后外垫压或不电凝单纯外垫压,总之,外垫压使孔封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在缝黄斑垫压枕的置予缝线时,因位置在眼球后极部,操作十分不便,我们遂设计了一种针孔位于尖端Φ0.3×20mm、的直针(图),使用时穿以5—0黑丝线,用普通持针器夹住针的中尾部,在黄斑区巩膜从前向后进针,针尖出巩膜表而后,用镊子夹住黑线,退出缝针,在黑线套中送入白丝线,用黑线套将自线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上眶区凹陷的后天性上睑下垂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对9例(11眼)伴上眶区凹陷的后天性上睑下垂行上睑提肌腱膜、节制韧带及眶隔折叠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年,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对于伴上眶区凹陷的后天性上睑下垂,排除肌源性上睑下垂、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等原因的病例,病因主要是由于上睑提肌腱膜的病理改变。采用上睑提肌腱膜、节制韧带及眶隔折叠的手术方式可以较好的改善上眶区凹陷,矫正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11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 10 5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 178只眼经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6月我院眼科光凝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10 5例 178眼。男性 4 6例 ,女性 59例。年龄 2 5~ 78岁 ,平均 57岁。糖尿病病程 3~ 37年 ,平均 12年。1 2 光凝前检查 :血糖检查 ,视力、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检查 ,眼压 ,视网膜电图 (ERG) ,图形 -视网膜电生理 (P -VEP)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1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 :根据DR患者的眼底检查和荧光…  相似文献   
9.
冷冻技术用于医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Arnott用冰与盐水混合治疗皮肤肿瘤,此为冷冻疗法的首创。以后逐渐发展到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丙酮混合物、液氮等作为致冷源用于临床,使冷冻疗法(cryotherapy)日趋完善。应用冷冻疗法治疗眼科疾病,是二十世纪60年代眼科治疗学中的一项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65例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65例眼内炎临床分析胡建斌罗又蓉关键词眼疾病/病因学眼损伤,穿透性眼异物眼内炎是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对视力的危害极大。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我们对我科收治的65例眼内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0年1月~1995年12月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