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对雄性大鼠脑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抗β-黄体生成素(β-LH)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电镜超微结构,观察雷公藤总甙(GTW)和单体T_4对雄性大鼠脑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细胞(LH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LH细胞出现一些形态改变。随着雷公藤剂量的增加,LH细胞胞浆内免疫酶反应增强,胞浆内出现空泡。超微结构也显示,LH细胞胞核皱缩,胞浆内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肿胀,在总甙组和T_4大剂量组,LH细胞类似“阉割细胞”样变。提示雷公藤的抗生育作用类似去性腺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以及高血压对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4 9例 4 9眼 ,其中 19例有全身高血压病史。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 2组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眼动脉 (O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和后短睫状动脉 (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取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 1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青光眼患者的CRA及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分别为 (7.6 4cm·s-1± 2 .6 0cm·s-1,9 2 1cm·s-1± 1.16cm·s-1)、舒张期血流速度 (EDV )(2 .0 4cm·s-1± 0 .95cm·s-1,2 .98cm·s-1± 0 .88cm·s-1)及平均流速 (MV) (3.87cm·s-1± 1 34cm·s-1,4 92cm·s-1±1 12cm·s-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阻力指数 (RI) (均为 0 70±0 0 6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CRA及SPCA的PSV(9 4 5cm·s-1± 2 38cm·s-1,10 2 3cm·s-1±1 2 5cm·s-1)、EDV(3 0 8cm·s-1± 1 12cm·s-1,3 5 2cm·s-1± 1 10cm·s-1)和MV (4 92cm·s-1± 1 5 2cm·s-1,5 5 4cm·s-1± 1 2 6cm·s-1)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球后血管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 ;无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合并全身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滴眼剂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段应用对结膜炎性标记物在眼部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3组:0.5%噻吗洛尔与0.2%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0.5%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 ~6个月,6~12个月,12 ~ 18个月),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中总上皮细胞测定,并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HLA-DR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0~6个月,6~ 12个月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2 ~ 18个月时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达到最高,与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个月、6~12个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12 ~ 18个月时间点上,除空白对照组外,未用药组与其他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组织中HLA-D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的结果相同.结论 (1)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比单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更能促进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2)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HLA-DR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1年后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SEK MMC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76眼)行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术前等效球镜度数-6.00~-13.00 D。术中将浸有0.02%的MMC海绵片覆盖于角膜切削区,覆盖时间同角膜切削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62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2眼超过术前BCVA 1行,2眼低于术前BCVA 1行。术后3个月时平均屈光度为( 0.62±0.35)D,与术前平均屈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8眼(10.53%)有0.5级haze,所有病例无1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EK MMC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眼癔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癔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文献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眼部症状多种多样,如突然失明(或视物不清),上睑下垂、眼球固定不动、复视、眼睑痉挛等。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易造成误诊或诊断延误。本文对我院1996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78例眼癔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人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眼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210眼)眼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方法。结果本组176例(210眼)伤口Ⅰ期愈合174例(208眼),伤口Ⅱ期愈合眼外伤组1例,白内障组严重感染1例,最后导致化脓性眼内炎,而行眼内容摘除。人工晶体前膜9例(9眼),经药物治疗,前膜吸收。术后1周视力≥0.5者达70%。结论①对无糖尿病史的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空腹血糖为5.6~6.9mmol/L时,应检查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②眼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眼底改变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眼底变化及动态观察对判断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对480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80例妊高征患者眼底改变达90.4%。②眼底改变及严重程度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视网膜病变越严重,早产、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越高,孕产妇并发症也越多,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发病率越高。结论眼底动态观察,对早期诊断妊高征,适时终止妊娠,判断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建奇 《医学信息》2006,19(3):86-89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由间质细胞产生,作用于上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受体c-met是原癌基因产物。HGF通过与受体培合引起受体酪氨酸磷酸化,转导HGF的效应。近年的研究证实HGF及其受体在多种眼部组织中均表达,参与了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就HGF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千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48例(96眼)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千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眼数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周、1个月、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术后1周、1个月、2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使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 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