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泪小管炎等导致泪小管断裂和阻塞而无法再通者,我们利用临近组织瓣膜行结膜囊泪囊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巩膜扩张术治疗老视的机理。方法:对人、狗、猪眼(共23眼)进行标准的Schachar巩膜扩张术,术后以10%福尔马林浸泡固定,观察术后眼球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植入条处巩膜明显内凸;②植入条植入处角膜缘宽度增加;③不同材质的植入条无明显差异。结论:植入条植入处并非巩膜扩张处,巩膜扩张与植入条材质无关,只要植入安全可靠的材质,即可起到扩张的作用。另外,角膜内屈率半径的变化也可能是巩膜扩张术矫治老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NO和NOS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NO合成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老年性白内障 (30例 )和正常晶状体 (15例 )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 正常晶状体中NO平均含量为 (5 3.33± 13.335 ) μmol/L ,NOS的平均含量为 (0 .0 6 0± 0 .0 2 6 )u/mg蛋白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NO和NOS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NO和NOS的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 ,高浓度的NO可对晶状体产生很强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是眼科临床上的难题,针对前房不能植入引流装置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提出用于玻璃体腔植入的新型后置式青光眼引流阀的设计方案,通过Abaqus软件建立阀门模型,对阀片的刚度及预加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新型后置式青光眼引流阀阀片的启闭是由阀片前后的压力差自动控制的,阀的开口及流量会随眼压的升高而动态加大,并最终达到稳态的设定理想眼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基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鼠龄7 d 的Spraque-Dawley大鼠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出生后14 d 行玻璃体内注射空白腺病毒载体(AV-Blank组)及编码PED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V-PEDF组),采用RNV内皮细胞计数、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玻璃体、视网膜中PED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注射药物后AV-PEDF组视网膜的新生血管数较AV-Blank组明显减少(t=42.009,P<0.001);视网膜PEDF蛋白的表达较AV-Blank组明显增加(t=36.638,P<0.001);玻璃体组织中的PEDF mRNA表达量也较AV-Blank组明显增加(t=9.128,P<0.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EDF基因可上调大鼠RNV眼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中PEDF的表达;推测PEDF的表达可能与RNV的抑制与消退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短期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眼科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例(52只眼),其中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27只眼)(A组),高度近视伴白内障22例(25只眼)(B组)。于术前,术后1d、1周、1、3及6个月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A、B两组患者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94.43±9.35)μm及(90.68±10.15)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3,P=0.000);术后1d两组RNFL厚度几乎无变化,分别为(94.32±9.15)μm及(91.32±10.06)μm。术后1周其厚度开始增加,至3个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65±10.25)μm及(98.09±7.57)μm,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RNFL厚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4,P=0.000;t=-4.844,P=0.000);至术后6个月,视盘周围RNFL出现变薄的趋势。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能对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或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不同术式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79例,10 5眼,分2组,术式1组5 6眼,为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 9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术中先切除晶体及后囊膜,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后段玻璃体切除和眼内光凝后,再从角巩膜缘切口,将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环型切除前囊中央直径4 .5~5mm左右的前囊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 6眼,占82 .1% ,术式2组视力改善31眼,占6 3.2 %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0 .0 2 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和全氟丙烷(c,F。)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方法25例(28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23G玻璃体切除和C,F。填充术,分为A组13例(15只眼)剥离内界膜组,B组12例(13只眼)未剥离内界膜组。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13CVA均较术前提高(A组t=-6.167,-10.724,-9.510,B组t=-7.426,-7.754,-9.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间BCVA比较(t=0.239,P=0.813;t=-0.408,P=0.686;t=-759,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术后1、3、6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A组下降较B组明显,(t=-2.998,P=0.006,t=-3.8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A组1眼术后1个月发现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剥离内界膜全氟丙烷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都是安全、有效的,剥离内界膜有助于劈裂的复位,同时也增加了黄斑孔风险。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