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20例(240眼)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作用时间为20~9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01±0.72d;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62);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0~0.5级haze218眼(90.8%),1级haze21眼(8.75%),2级haze1眼(0.83%),术后12mo1级haze12眼(5%);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使用0.2g/L丝裂霉素预防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静脉血中凝血因子Ⅻ(FⅫ)的活性,研究它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否相关.方法 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正常的正常人25例(25只眼),RVO患者25例(25只眼),按RVO发病年龄分为≤50岁和>50岁两组,根据RVO位置,将RVO病例组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HRVO)、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三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抽取静脉血2.7 ml,一期法测定FⅫ活性,常规测定凝血功能(APTT).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资料采用(Fisher-test)检验与t检验.结果 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FⅫ缺乏发生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2),试验组的APTT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易栓危险因素(凝血因子Ⅻ)的缺乏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圆锥角膜患者对侧无明显临床改变眼的共焦显微镜的影像特点 ,探索共焦显微镜在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检查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应用共焦显微镜研究评价37例圆锥角膜患者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 6 2例中高度近视和 4 3例中高度近视角膜接触镜佩戴者作对照 ,比较各组之间的图像、角膜基质、内皮细胞的密度等。结果 圆锥角膜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组和中高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接触镜组比较 ,其年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 .0 5)。共焦显微镜检查中发现圆锥角膜患者对侧眼无明显临床改变者组中有 8例出现前或后基质暗纹 ,对照组角膜没有发现类似的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前、中、后基质细胞密度在早期圆锥角膜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均P >0 .0 5)。各组间上皮下神经的形态结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圆锥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改变 ,是一种新的临床检测手段 ,它为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静脉血中凝血圈子XII(FXII)的活性,研究它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否相关。方法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正常的正常人25例(25只眼),RVO患者25例(25只眼),按RVO发病年龄分为450岁和〉50岁两组,根据RVO位置,将RVO病例组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HRVO)、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三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抽取静脉血2.7ml,一期法测定FXII活性,常规测定凝血功能(APTT)。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3.0软件包,对两组资料采用(Fisher—test)检验与t检验。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FXII缺乏发生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2),试验组的APTT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易栓危险因素(凝血因子XII)的缺乏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 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术后记录术眼自觉症状,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检查术后6mo裸眼视力,同时进行haze评分。结果: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术眼视物模糊、眼痛、畏光均轻于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11±2.12d,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02±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72h内愈合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占46%,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占36%。术后第7d裸眼视力高于1.0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为60眼(63%),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8眼(51%)。术后6mo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5),两组haz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结论:PRK术后使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术后不适感,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中度弱视疗效的观察,探讨其成功治疗有关的因素及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中度弱视儿童340例,包括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随机分为两组(遮盖组及阿托品组)进行弱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弱视知识的教育,并做好跟踪记录,随访6个月、2年.结果 两组资料特征(年龄、性别、弱视类型、治疗前矫正视力、治疗前立体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6个月,340例患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遮盖组明显好于阿托品组,2年后阿托品组平均提高3.4行,平均视力20/32+1 (Snellen视力表),> 20/32或提高>3行为84.6%;遮盖组平均提高3.5行,平均视力20/32+3(Snellen视力表),>20/32或提高>3行为86.6%.P>0.05,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年随访时有一种倾向,遮盖组立体视觉好于阿托品组.而斜视性弱视组没有发现双眼视的差异.结论 健眼滴用阿托品及遮盖法均可矫治弱视,治疗6个月时,两种方法治疗中度弱视在视力提高速度和程度遮盖组好于阿托品组,而2年后视力提高的幅度滴用阿托品的方法与遮盖法相似.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屈光不正术后角膜出现的变化。【方法】对屈光不正30例(60只眼)患者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与术后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多数术眼出现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折,层间出现反光较强的颗粒,术后早期基质细胞激活,激活范围与角膜瓣厚度负相关犤(136.2±18.1)μm犦,角膜瓣的实际测量值低于角膜瓣预期值(160μm),手术前后最浅层和最深层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使用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LASIK术后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瓣实际厚度低于预期值,角膜基质细胞被激活,角膜瓣越薄反应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9.
柯妍  司马晶  杨浩江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58-2161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高透氧夜戴型硬性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力及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及变化规律,为正确评价角膜塑形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眼科门诊接受角膜塑形术的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60眼,检测戴镜前及戴镜3mo后裸眼近立体视觉及近视力,屈光不正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戴角膜塑形镜3mo后与戴镜前比较:(1)远、近视力均提高,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近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中、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裸眼近立体视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近立体视与屈光参差显著相关(Pearson系数r=0.778,P<0.01),且屈光参差越大,裸眼近立体视锐度越高;(3)角膜前表面平均K值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4)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参数的差异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内引起角膜前表面K值降低,从而改变角膜弯曲度,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提高远、近视力,同时对裸眼近立体视觉的提高有影响,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压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角膜塑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的诊疗效果。方法选择了2003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31例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行阑尾切除术后护理,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患者在术后加强冲洗处理,2周左右伤口愈合。除2例伤口感染,其余29例均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现象。结论诊断中晚期妊娠阑尾炎并非很难,只需仔细询问具体病史,并做好查体;确诊后,应尽快进行手术,手术切口与手术体位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手术时,必须正确采取抗生素与保胎等药物,尽可能避免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