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是叠加在视网膜电图b波上升段的数个高频率、有节律的小波。用现行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视网膜电图记录标准所得到的OPs是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混合反应。近年来,对OPs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研究发现,视杆和视锥细胞引发的OPs有不同的特性。OPs可客观反映内层视网膜的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出现明显血管病变前,OPs即可出现振幅下降。随着对OPs具体成分的深入认识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纯净和无混杂成分的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损害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早期诊断和疗效随访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顾平  王琼华  方晏红 《西部医学》2014,26(11):1507-1508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视神经炎的48例患者48只眼.其中,视神经乳头炎8例8只眼,球后视神经炎40例40只眼.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22只眼,给予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mg/d,1周后改为强的松龙60 mg/d口服,每7天减量,每次减量10 mg,同时肌注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B120.5mg/d,连续14天,使用能量合剂、地巴唑10mg口服.对照组:26例26眼,除不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22只眼中,显效18只眼,占81.8%;有效2只眼,占9.1%;无效2只眼,占9.1%,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26只眼中,显效14只眼,占53.8%;有效8只眼,占30.8%;无效4只眼,占15.4%;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32,P=0.511>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6,P=0.041<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视神经炎,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滤波技术,排除震荡电位干扰,准确测量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
  方法:对15例30眼门诊健康体检者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通频带为0.6~300 Hz和0.6~70 Hz时,分别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Hz时,a波、b波表现为单峰,对比通频带为0.6~300 Hz时, a波、b波的隐含期延长,振幅下降(P<0.01)。
  结论:将通频带设置为0.6~70 Hz时能获得光滑的a波、b波波形,能准确测量a波、b波的隐含期及振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1例(168眼),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9例(78眼),轻度NPDR组28例(52眼),中重度NPDR组24例(38眼)。另选择同龄正常人30例(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区中心RT及RN-FL厚度,全视野闪光ERG检测视网膜功能。结果 NDR组、轻度NPDR组、中重度NPDR组患者黄斑区RT分别为(198.01±22.51)μm、(218.00±28.15)μm、(239.90±65.04)μm,均较正常对照组(184.45±18.50)μm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2、5.235、7.947,均为P<0.05);随着DR加重,糖尿病各组间黄斑区R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05、6.300、3.069,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与NDR组黄斑区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NDPR组及中重度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RNFL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NPDR组全视野闪光ERG暗适应0.01反应及明适应3.0反应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均为P<0.05),暗适应0.01反应b波振幅和暗适应3.0反应a波振幅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随着NPDR病情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中心RT增加,RNFL厚度减小,视网膜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方晏红  王琼华 《四川医学》2012,33(12):2125-2127
目的观察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探讨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6例(52眼)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0.8),行每周1次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分四期完成。记录术前、术后3、6个月视力(visual acuity,VA),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结果 26例重度NPDR患者(52眼)中,行PRP术后3个月、6个月V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治疗后黄斑中心厚度较治疗前轻度增加。结论对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行PRP治疗安全有效,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闪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16例(375只眼)青光眼病人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其中55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7%。浅前房发生在术后1-7日,其中滤过通畅31只眼(56.4%),结膜瓣渗漏16只眼(29.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只眼(9.1%),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只眼(5.4)。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病人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旭  方晏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52-305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mmHg者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方晏红  赵之栋 《西部医学》2009,21(3):384-384
病例 男,43岁,因左眼突7年,伴畏光流泪视力下降6天人院。查生命体征平稳。Vod=0.8,Vos=0.15,矫正无效。左眼球向前外下方突出,向内运动受限。左眼眶内上缘扪及质中类圆形包块,边界不清,不活动,无压痛。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明,颗粒状灰白及褐色KP(++),Tyn(++),瞳孔圆,居中,对光反射迟钝,未窥清眼底。眼部彩超显示:左眼眶内侧3.1×3.1cm液性包块,形态规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mmHg者有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