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戴的软接触镜都出现沉着物,而且不能完全清除。这些沉着物能减短透镜寿命,呈像模糊,引起不适,并也与眼表面疾病的进展有关。过去认为,这些沉着物系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近年来学生近视高峰期的状况,现将洛阳市1980、1983、1985三年间高考学生的近视发病率进行了统计对比,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讨论,期望能唤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材料和方法对象为上述三年参加高考体检的高中毕业生,分别为1824人(3648眼)、1354人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4例开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道被色素形成的膜堵塞后,用氩激光重开的病例。每个病例在堵塞前均有一相当长的时期滤过道保持开放。作者先用房角镜识别出原滤过道位置后,在该处作数个氩激光照射点,光斑大小为50μm,曝光时间为0.2秒,功率为800—1,500mW。可见覆盖于滤过道处的色素组织消失,通道开放。术后即刻可见原来厚而功能差的滤泡成为较大而弥散的滤泡,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如果堵塞滤道的色素组织消退后,在其上仍有部分薄的半透明色素组织未穿透,可稍增加功率将其穿透或等以后色素沉着更多时再使用氩激光将其打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遗传性眼病在盲人中所占的比重,并争取为一些有希望的肓人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在洛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84年5~6月间,对洛阳市118名盲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所调查的118名盲生中,男90名,女28  相似文献   
5.
无脉络膜脱离或出血的无晶体眼,虽作过虹膜切除,但仍可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或无前房,称之为无晶体性恶性青光眼。可能系由于近年来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行前房型人工晶体置入所致,此种情况较为普遍,通常需手术切除玻璃体以恢复正常的前房深度。作者以前的实验室研究证实shaffer的临床观察,即此种情况的异常部位,系玻璃体前膜。因此,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可采用钕-YAG激光切开玻璃体前膜以治疗此症。初步经验表明,此疗法简单、有效。本文报告5例5眼,3眼为无晶体;2眼为人工晶体置人。尽管作了激光虹膜打孔术或手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虹膜夹固定眼内透镜已获效果。虽然虹膜能耐受这种异物接触,但改变了瞳孔反应和瞳孔形状及大小;干扰了瞳孔的收缩;瞳孔扩大,使透镜在瞳孔内的位置不固定;有时由于眼球或头转动而使透镜移动,甚而脱位;虹膜夹透镜放入过程中,玻璃体膜可破裂。瞳孔外虹膜透镜是一种新设计,可使眼内透镜固定在虹膜根部,并保留瞳孔区活动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前列腺癌转移至脉络膜一例,用激素疗法使转移病变完全消失,且视力圆满恢复。患者54岁,男性白人。因左眼视力减退四个月而就诊。过去史包括糖尿病用胰岛素10单位每日一次治疗二年,慢性高血压用利血平、肼苯哒嗪及双氢克尿噻联合治疗。全身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8.
Henkind及其同事于1973年报告了兄弟二人出生后全身其它无异常的双侧角膜全浑浊。角膜组织病理检查为角膜皮样囊肿,这是发生在家族性,双眼、全角膜皮样囊肿男病人的首次报告。报告中提出,这种罕见的病理实体遗传,是自体隐性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9.
无脉络膜脱离或出血的无晶体(或假晶体)眼,虽作过虹膜切除然仍出现持续性浅前房或扁平前房者,可命名为无晶体恶性(睫状玻璃体阻滞)青光眼。由于近年来白内障囊内摘除的前房晶体植入,此种情况极为普遍,一般需手术切除玻璃体以恢复正常前房深度。作者以前的实验室研究进一步证实,Shaffer在临床观察所提出的此种情况的异常部位,可包括前玻璃膜似乎是合理的。因此,作者对这样的病人在玻璃体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视网膜前黄斑纤维变性眼之后玻璃体脱离常占绝对优势,前者的致病原因可与后者有关。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收缩而产生下部视网膜的牵引,能导致血管渗漏和继而黄斑水肿,以前已有报告。但伴随自发性视网膜前膜纤维变性之玻璃体解剖和功能变化作用尚未见有记载。本文目的系估价自发性视网膜前膜变性眼中玻璃体视网膜之关系,并确定他们对视力、黄斑荧光渗漏和黄斑囊样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