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在临床上具有反复发生 ,难以控制的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是PVR最重要的细胞成分 ,功能十分复杂 ,许多生长因子在PV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皆与病理状态下RPE细胞的功能异常有关。我们从RPE细胞入手 ,重点对转化生长因子 β与PVR的关系作一综述 ,从一个侧面揭示PVR形成机制和发展方向 ,以期对PVR的生物性治疗起一些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溶血磷脂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体外原代培养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方法。方法 :取自愿者贡献的意外事故成年眼球 ,用 0 .2 5 %胰酶消化获取人RPE细胞、置 15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 ,细胞接近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培养。用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观察RPE增殖的影响。结果 :RPE原代细胞镜下为圆形 ,大小不一 ,内含较多的色素颗粒 ,胞核无法辨认。原代细胞培养贴壁后第 3天增殖速度明显加快 ,至 4~ 5d即可基本融合 ,细胞浆内色素颗粒则随传代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少。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可见微绒毛 ,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量多 ,体积较小 ,内外膜分界清晰 ,嵴较短。色素颗粒散在分布于胞浆内 ,多数细胞质内含量较少 ,呈高电子密度包含物。LPA对原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LPA可促进人类RPE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 ,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保留原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4岁。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变形1个月余就诊。患者于2012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伴视物变形,无眼红、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既往双眼高度近视病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特发性视神经炎(ION)患者治疗后色觉损害情况.方法 临床确诊的ION患者26例44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大剂量冲击治疗,治疗后视力恢复至1.0以上,神经系统MRI及血液检查等无异常.另选取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ION患者治疗后8~10周,平均(9.64±1.39)周后进行色觉检查.采用Farnsworth Munsell-100型色觉测试仪检测ION患者患眼的总错误得分及红、绿、蓝各色彩的错误得分,原值及取平方根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色觉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ON组总错误得分及总错误得分平方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9,3.133;P=0.0033,0.0026).红、绿、蓝3种色彩错误得分在原值水平比较分析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15,1.62;P=0.061,0.26,0.11),但将原值平方根后显示2组红色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1).结论 ION患者经治疗后虽然视力恢复,但其色觉损害仍然存在,其中红色觉在视力恢复后最早出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眼前节部分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福州市54例小学生及55例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的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等位置相关数据,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非调节状态下小学生组各指标数值如下:睫状突长度(CPD)值(160.53±17.78)μm,睫状突宽度(CT)值(90.01±34.30)μm,虹膜睫状体距离(ICPD)值(23.11±3.33)μm,虹膜厚度(IT)1值(35.95±6.60)μm,IT2值(52.81±9.94)μm,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值(151.27±23.11)μm,巩膜外侧面与虹膜长轴的夹角θ3值(39.23±7.46)°,虹膜外侧面与睫状突的夹角θ4值(56.02±6.75)°;调节状态下相应指标分别为:(187.62±15.44)μm、(74.23±19.87)μm、(19.78±2.69)μm、(30.34±5.83)μm、(47.11±6.71)μm、(131.55±20.02)μm、(31.68±5.14)°、(50.39±4.89)°。调节与非调节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2.93、5.72、4.68、3.49、4.74、6.12、4.96,P<0.05)。中学生组非调节状态下以上各指标分别为:(214.64±15.25)μm、(99.13±17.80)μm、(27.92±9.00)μm、(40.72±6.43)μm、(56.57±9.13)μm、(176.82±28.06)μm、(43.73±6.93)°、(60.15±10.48)°;调节状态下分别为:(271.38±11.96)μm、(93.27±10.42)μm、(21.66±7.54)μm、(35.68±4.37)μm、(50.17±6.49)μm、(136.41±19.35)μm、(39.51±5.28)°、(53.68±9.12)°。调节与非调节状态下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1、2.03、3.81、4.63、4.08、8.47、3.46、3.33,P<0.05)。同样在调节状态下,小学生组和中学生组所有睫状体相关指标之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t=30.95、6.10、4.47、5.29、2.37、7.70、2.32、6.98,P<0.05)。结论 人眼进行视近调节时,睫状体的变化最为显著,出现各部肌纤维尤其是环形肌协调收缩,并向前向内移动,使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实现眼屈光力的增加;且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力恢复后对比敏感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对比敏感度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22例,经过不同时间的治疗视力恢复正常,神经系统MRI检查无异常.同时纳入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OPTEC 6500型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患眼5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相同频率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组内不同空间频率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H检验,分析与年龄、病程和性别的关系时采用简单直线相关方法,并总结两组走行趋势.结果 特发性视神经炎组与埘照组远、近距离对比敏感度值最大均出现在6.0 c/d,分别为70.27±40.44、53.32±29.50及78.86±36.37、109.39±44.98.最小均出现在18.0 c/d,分别为8.27±6.11、12.09±8.57和15.67±9.02、22.22±14.56.视神经炎组在远、近距离的5个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频率从1.5至18.0 c/d,远距离t(u或t')值分别为4.19,5.59,3.06,2.50,3.1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0.近距离t(u或t')值分别为3.54,3.98,2.72,3.20,3.39;P值分别为0.00,0.00,0.01,0.00,0.00],其水平与病程无关.两组内远、近距离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值比较,多数频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神经炎组远、近距离H值分别为52.38和64.96,对照组分别为64.77和60.53,P值皆<0.01).最大H值出现在视神经炎组的近距离.H值最大为64.96,出现在视神经炎组的近距离.特发性视神经炎组和对照组部分频率自身远、近距离对比敏感度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频率南低到高,视神经炎组F值分别为6.36,0.03,2.52,1.53,2.90;P值分别为0.02,0.87,0.12,0.22,0.10.对照组F值分别为5.31,5.69,6.06,0.61,3.14;P值分别为0.03,0.02,0.02,0.44,0.08).结论 具有正常视力的视神经炎患者各频率对比敏感度值显著下降,对比敏感度可以作为评价特发性视神经炎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漂浮异物的取出方法。方法:53例玻璃体漂浮异物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直视下直接夹取或吸取法;显微镜下直观磁棒接力取出法;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取出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上升29例占56.6%,不变14例占26.6%;下降10例占19%。结论:玻璃体漂浮异物应根据异物磁性、大小、屈光间质透明与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时能量输出与手术后恢复情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白内障科收治的不同类型和核硬度的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2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术中能量输出与年龄、性别、术后角膜情况、眼压以及术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白内障患者术中累计释放能量(CDE)为(5.80±16.47),超声平均时间为(13.52±15.38)s。术后第1天角膜评分(0.21±1.34)分,术后第1天患者视力(0.62±0.49),最佳矫正视力≥1.0者78眼(44.8%),≥0.5者81眼(46.6%),0.1~0.25者10眼(5.7%),<0.1者5眼(2.9%)。术后第1天眼压(14.56±8.41)mmHg,超出正常眼压患者11眼,最高29.4 mmHg,最低6.7 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74)。出现前房反应者8眼(6.3%),程度均较轻,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结论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的超声能量输出与患者术后角膜情况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与血流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PRP患者92例(184眼)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5 ml,由检验专业人员检测受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MHz超声在眼虹膜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只伤眼虹膜进行超声冠状平面扫查。结果虹膜冠状平面成像方法能清晰显示虹膜根部离断、虹膜裂伤、虹膜部分撕脱、虹膜异物,并能显示裂隙灯显微镜难以显示的外伤性虹膜后粘连。结论10MHz超声虹膜冠状平面成像法能对眼虹膜创伤的部位和范围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可作为眼外伤超声检查的补充扫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