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家兔动脉粥样斑块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对比观察各组家兔斑块面积大小及斑块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立普妥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平滑肌细胞内Bcl-2和Bax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5),立普妥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平滑肌细胞、泡沫细胞Bax的阳性细胞表达下调,Bcl-2的阳性细胞表达轻度上调,银杏叶提取物组Bax/Bcl-2降低.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下调Bax/Bcl-2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内皮细胞受损,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家兔分成对照组(A),蛋氨酸组(B),高脂组(C),丹参+蛋氨酸组(D),分别于实验0,4,8周检测各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改变和病理学观察腹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 B组第4,8周时血浆Hcy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段A组(P<0.01);D组与B组比较,4周水平接近,8周末时低于同时段B组(P<0.01).说明随用药时间延长,丹参干预组血浆Hcy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同时段蛋氨酸组.病理学变化:B组、C组腹主动脉大体观察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D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HHcy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丹参具有延缓或干预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 (GC)的内镜下形态变化规律 ,以提高内镜及临床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 43 8例GC患者行电子胃镜上消化道检查 ,并对病灶部位组织进行活检 ,就GC发生部位、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确诊进展型GC 43 8例 ,病理分型以腺癌多见 (3 94例 ) ,发生部位多在胃窦部 (2 78例 ) ,Borrmann分型Ⅰ型 57例、Ⅱ型 66例、Ⅲ型195例、Ⅳ型 12 0例。结论 了解GC内镜检查、Borrmann分型、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可提高内镜及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作用是否完全可逆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55例(110眼,塑形镜组)、配戴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患者55例(110眼,框架镜组),随访2年。2年后塑形镜配戴者停戴至少30 d。框架镜组:检查患者戴镜前及2年后等效球镜度(SE)及眼轴长度(AL)。塑形镜组:检查戴镜前及2年后的SE、AL、散光度、角膜平均散光(SimK)、角膜水平及垂直屈光力等以及戴镜前、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CVA)。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年后,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完成随访例数分别为46例(92眼)和43例(86眼)。框架镜组和塑形镜组2年SE分别增加(-1.68±0.84)D和(-0.8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AL分别增加(0.59±0.48)mm和(0.37±0.34)m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0.13,P<0.01)。塑形镜组2年后散光度及SimK较初戴时均有所增加(t=5.83、5.45,P<0.05),分别为(0.30±0.24)D、(0.28±0.22)D;角膜水平屈光力较初戴时减小(0.31±0.18)D(t=7.43,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UCVA较戴镜前均有明显提高(F=250.8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明显提高近视患者UCVA,与框架眼镜相比,能更好地控制近视增长。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使停戴后也较戴镜前存在散光略增加、角膜水平屈光力略变平的变化,说明角膜塑形镜作用也许并非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硝酸银与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对眼部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实验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38-A方案,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硝酸银对260株(1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药物浓度范围分别为硝酸银、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 0.031~16.000 mg/L,氟康唑O.5~256.0 mg/L.硝酸银和两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的真菌生长抑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MIC为75%的真菌生长抑制.结果 硝酸银、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属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2.000、512.000、32.000及2.000 mg/L;对曲霉菌属的MIC90分别为1.000、256.000、2.000及2.000 ms/L;对互隔交链孢霉的MIC90分别为2.000、128.000、4.000及2.000 mg/L;对新月弯孢霉的MIC90分别为2.000、4.000、0.125及0.500 mg/L;对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90分别为1.000、256.000、1.000及1.000 mg/L.硝酸银对92.9%曲霉菌的MIC≤1.0 ms/L,对96.3%镰刀菌的MIC≤2.0 mg/L.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5.6%和90.8%,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44.1%和42.9%;镰刀菌属对酮康唑的耐药率为66.2%.硝酸银对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耐药的曲霉菌属和氟康唑及酮康唑耐药的镰刀菌属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 硝酸银对眼部分离真菌有较强的广谱体外抗菌活性,该药适当的浓度、眼用剂型及给药方法将可能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抢救的1 468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抢救的1 532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创伤院前急救模式,干预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存活率、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到进行手术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比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配戴软性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分别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ontactlens,SCL)及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其中SCL组30例(60眼),RGPCL组30例(60眼),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及戴镜后1a、2a角膜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戴镜前RGPCL组角膜上下表面屈光力差值为(0.98±0.49)D,戴镜后1a为(0.66±0.43)D,戴镜后2a为(0.59±0.37)D,均较戴镜前减小(P<0.05);戴镜后1a、2a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均较戴镜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L组戴镜后1a、2a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I-S值、前后表面Diff值、前房深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49±26)μm,戴镜后1a为(527±29)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2a为(509±31)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角膜代谢和功能影响不明显,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化十六烷吡啶滴眼液治疗豚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最终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抗真菌眼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豚鼠80只,利用改良的制作模型方法复制真茵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选择感染程度相似的6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氟康唑组;C组:那他霉素组;D组:CYC滴眼液-1组;E组:CYC滴眼液-2组).予药物滴眼,裂隙灯下直接观察、光镜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学改变及真菌孢子和茵丝,并对真菌性角膜炎进行临床评分,对比CYC对真茵性角膜病的疗效.结果 打开睑裂后第10天,临床评分:空白对照组为6.667±1.367,氟康唑组为4.833±1.472,那他霉素组为3.167±1.330,CYC-1组为1.500±1.225,CYC-2组为0.667±0.817.CYC组临床评分较其他各组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1组和CYC-2组至打开睑裂第8天左右,溃疡已消失,角膜表面光滑,光镜下几乎不见真菌丝和孢体;而其他3组均可见炎性坏死,坏死组织周围可见大量菌丝和孢子.结论 采用剖除豚鼠角膜上皮、眼睑缝合、菌液滴眼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真菌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CYC滴眼液较氟康唑和那他霉素能够更有效的治疗豚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9.
周路坦  石迎辉 《眼科新进展》2018,(11):1059-1061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患者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RGPCL)对角膜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视光学中心验配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按照患者配戴SCL或RGPCL分为SCL组和RGPCL组(两组均为30例60眼),在戴镜前及戴镜后1 a、2 a测量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CL组:戴镜后2 a,中央角膜厚度(509±31)μm较戴镜前(549±26)μm明显下降(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19.3±169.2)个·mm-2,较戴镜前密度(3182.6±162.3)个·mm-2减少;六角形细胞比例(51.52±4.69)%较戴镜前(61.45±4.58)%降低(P<0.05);内皮细胞变异系数(39.14±3.15)较戴镜前(33.47±2.83)增加(P<0.05)。RGPCL组戴镜前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与配戴SCL相比,配戴RGPCL对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形态和功能影响不明显,更适合长期配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旱黑口服液对D-半乳糖致衰小白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白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观察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各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 ml/10 g体重;衰老模型组、观察组各鼠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 mg.g-1体重;观察组各鼠同时每天灌胃旱黑口服液汁0.2 ml/10 g体重;连续给药42 d,取肾脏制备光镜和透射电镜样品观察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衰老模型组肾小球硬化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衰老模型组肾小体基底膜增厚,裂隙孔和内皮细胞窗孔增大,分别与旱黑口服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旱黑口服液对D-半乳糖致衰小白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