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角膜、结膜损伤是干眼病的重要表现,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染色方法及可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本文旨在对干燥综合征国际合作联盟(Sjōgren'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Clinical Alliance,SICCA)研究中提出的眼表染色评分(ocular staining score,OSS)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干燥综合征(Sjōgren's syndrome,SS)患者OSS评分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以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参加SICCA研究符合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化操作规范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碎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检查,其中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联合称为OSS染色.对角膜和结膜染色按照O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174例SS患者双眼结膜、角膜以及总OSS评分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aired-samples T test对左右眼数据进行比较,使用Distances检验对OSS评分与SchirmerⅠ及BU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SS患者右眼和左眼的鼻侧结膜评分分别为(2.12±1.16)和(1.89±1.19),颞侧结膜评分分别为(1.89±1.19)和1.96±1.14),鼻侧及颞侧结膜染色总分分别为(4.01±2.22)和(4.14±2.10),角膜染色评分分别为(2.59±1.60)和(2.71±1.56),左眼、右眼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左眼OSS评分高于右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1±3.41) vs.(6.90±3.19),P〈0.05];同侧眼鼻侧结膜评分高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角膜染色中出现着染点融合、着染点出现在瞳孔区以及丝状角膜炎的比例分别为43.1%和44.8%、20.1%和22.4%、4.0%和2.3%.OSS与BUT及schirmerⅠ试验相关性分别为-0.573和-0.40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OSS染色评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眼表染色评分方法,有望成为SS诊断中确定眼表损伤程度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改良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两年随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8例(28只眼)药物治疗眼压失控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术前虹膜激光预处理的改良CLASS手术,记录术前及术后2年内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视野、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1、3、12、24个月行UBM检查。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0.61±10.5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3、6、12、24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15±5.87)、(12.56±3.24)、(13.15±2.73)、(13.75±2.55)、(13.75±2.4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术后12、24个月手术绝对成功率和相对成功率分别为60.71%、89.29%和53.57%、85.71%。成功CLASS术后UBM呈现海豚头征。术后1个月小梁狄氏膜窗厚度为(0.13±0.03)mm,与术后12(r=-0.278,P=0.144)、24个月(r=0.026,P=0.895)眼压无显著相关性;巩膜池面积缩小范围超过50%的病例在术后12个月有1只眼(3.57%),在术后24个月有3只眼(10.71%);术后巩膜池的大小与术后眼压无显著相关性。术后12、24个月分别有16(57.14%)、25只眼(89.28%)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24个月有2只眼(7.14%)发生严重周边虹膜前黏连,需手术干预。结论 UBM在改良CLASS术后随诊中可有效地观察巩膜池、房角及滤过泡的形态,早期提示并发症的发生;UBM监测下巩膜池的存在为保障CLASS手术的成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primaryangle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angleclosure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单眼发生APAC且对侧眼为PACS的患者共计30例(发作眼30眼,对侧眼3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瞳孔直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前房宽度、距离巩膜突500μm和75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opendistance,AOD500、AOD750)及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area, TISA500、TISA750)、巩膜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对侧眼组与发作眼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22.7±31.3)mm和(557.3±42.7)mm,瞳孔直径分别为(2.90±1.19)mm和(3.78±1.29)mm,晶状体拱高分别为(1.08±0.36)mm和(1.24±0.42)mm,发作眼组均较大(均为P<0.01);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1±0.45)mm和(1.64±0.44)mm,AOD500分别为(0.097±0.065)mm和(0.059±0.039)mm,AOD750分别为(0.157±0.100)mm和(0.120±0.068)mm,TISA500分别为(0.036±0.021)mm2和(0.020±0.016)mm2,TISA750中位数分别为0.065mm2和0.041mm2,巩膜突角度分别为11.13°±6.92°和6.68°±4.43°,发作眼组均较小(均为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与急性房角关闭具有强相关性(OR=40.259[1.021,1779.193],P=0.014)。结论 晶状体拱高的增加是APAC发作眼与对侧PACS眼相比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可能在PACS发展成为APAC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眼底病变的特点、分类及其与全身性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内科住院治疗的88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确诊线粒体脑肌病并经眼科会诊发现眼底异常、病历记录资料完整的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4~33岁,平均年龄(20.1±7.0)岁.病程2.5~20.0年,平均病程(9.5±6.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外症状,包括肢体无力、听力下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眼科检查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检查,上睑下垂情况、眼球运动、瞳孔反射等检查和眼底彩色照相.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1例、视网膜电图(ERG)检查2例,视野检查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视网膜病变分为"椒盐状"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RP)样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单纯视神经萎缩等4种类型.回顾分析时同时观察与全身病变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双侧病变程度基本一致.出现上睑下垂和(或)眼球运动障碍者9例,占75.0%;视力下降者6例,占50.0%."椒盐状"眼底者6例12只眼,占有眼底异常改变者50.0%.表现为视网膜颗粒状色素沉着和脱色素;视力0.4~1.2;均无听力下降、抽搐、共济失调、智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RP样眼底者1例2只眼,占有眼底异常改变者8.3%.表现为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神经萎缩;双眼视力光感,伴有智力低下、听力下降、双下肢疼痛及发作性抽动.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者3例6只眼,占有眼底异常改变者25.0%.可见暴露的脉络膜大血管,周围视网膜可见片状色素堆积;视力跟前手动~0.7;肢体无力2例;听力下降3例;言语不清、智力下降2例;嗜睡1例.单纯视神经萎缩者2例4只眼,占有眼底异常改变者16.7%.视力0.1~0.7;均有肢体无力、抽搐、智力下降、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结论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眼底改变分为"椒盐状"眼底、RP样眼底、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和单纯视神经萎缩等4种类型.眼底病变类型与视力预后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对视觉质量的早期影响.方法:前瞻陛自身对照研究.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测2016年3-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LPI的患者在LPI前和1周后的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对比度视力、平均客观散射指数(mean OSI)以及调节力.对LPI治疗前后各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共42例(52眼)患者接受LPI,年龄41~ 80岁,平均(63.5±8A)岁.LPI前与LPI治疗1周后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0%和9%对比度视力在LPI前分别为0.73±0.37、0.49±0.25和0.29±0.13,LPI治疗1周后分别为0.77±0.30、0.54±0.26和0.32±0.15,LP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I前与LPI治疗1周后OSI、MTF cut off、SR、mean OSI以及调节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d∶YAGLPI对早期视觉质量、调节力等均无明显影响,是预防性治疗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入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 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11b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x2=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 Ⅰ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11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0、10.70、6.10、7.92,P=0.00);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2周结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量与OSDI和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1,P=0.018;r=0.586,P=0.022),与BUT间呈负相关(r=-0.697,P=0.004).结论 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眼表免疫炎症标志物HLA-DR抗原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急诊及门诊就诊经药物及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5眼),平均年龄(70.6±5.9)岁。根据瞳孔状态分为瞳孔失弛缓组(12眼)和瞳孔正常组(13眼)。所有患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术,瞳孔失弛缓患者制作直径4.5 mm居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有效性观察指标为眼压、BCVA、前房深度、降眼压药物数量,随诊(23.5±6.2)个月。使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末次随诊数据进行了比较,绘制瞳孔失弛缓组和瞳孔正常组眼压和视力变化曲线。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只患眼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为(38.20±6.04)mmHg和(15.20±2.41)mmHg,用药为(2.96±0.89)种和(0.20±0.81)种,前房深度为(1.92±0.18)mm和(2.58±0.26)mm,BCVA(logMAR)为1.03±0.53和0.13±0.20。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眼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恶性青光眼,1眼术后角膜失代偿。结论对于常规药物和激光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可以有效地解除青光眼急性发作状态,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瞳孔失弛缓病例可利用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制作假瞳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对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和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结果 的影响.方法 比较性研究.选择12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患者中央角膜厚度,采用多功能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应用GAT和NCT测量受检者双眼眼压.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直线回归法比较两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 ,采用多重线性同归法分析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与两种眼压计所测眼压值的关系,应用Bland-Altman法比较NCT和GAT两种方法 对眼压测最结果 的影响.结果 GAT与NCT测量的平均眼压值分别为(18.4±4.0)mm Hg(1 mm Hg=0.133 kPa)和(17.0±4.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35,P=0.000).GAT和NCT测量的眼压值均受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影响.中央角膜厚度每增加1μm,GAT测量眼压值增加0.039 mm Hg,而NCT测量眼压值增加0.064 mm Hg.角膜曲率半径每增加1 mm,GAT测最眼压值减少2.648 mm Hg,NCT测量眼压值减少3.190 nun Hg.中央角膜厚度对NCT测量眼压值的影响较其对于GAT测量眼压值的影响大.随着眼压的升高,NCT测最眼压值呈现出由低于GAT测量值到高于GAT测量值的逐渐变化趋势.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均会影响NCT和GAT测量眼压值,而且中央角膜厚度对NCT测量眼压值的影响较其对GAT测量眼压值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2年4月至2002年10月实施LPI治疗且术后随诊时间达5年以上的PAC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PI治疗前眼压、视乳头、视野、前房角等情况,将患眼重新分为3组:疑似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S)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分析LPI治疗后各组患者远期眼压控制、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患者131例(251只眼),其中PACS组18只眼(7.2%),PAC组98只眼(39.0%),PACG组129只眼(51.4%),无法分类的6只眼(2.4%).PACS组、PAC组、PACG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满意率分别为88.9%(16/18)、38.8%(38/98)及10.9%(14/129),眼压控制不满意率分别为5.6%(1/18)、48.0%(47/98)及75.2%(97/129),眼压控制失败率分别为5.6%(1/18)、13.3%(13/98)及14.0%(18/129).3组患者LPI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8,P=0.000).251只眼中8只眼(3.2%)在LPI治疗后1周至16年发生青光眼急性发作.全部患者在随诊期间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 LPI治疗后PACG的眼压控制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在大多数青光眼中,LPI可以有效防止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LPI治疗后PACG、PAC、PACS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压升高危险,需密切随诊,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