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不同点为:用角膜刀先后制作左、右眼带蒂上方角膜瓣,再分别对右、左眼角膜基质层行激光切削。于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双眼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双眼波阵面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s squares,RMS)检测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在中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和RM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仅在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MS1、RMS3-6、RMSg及RMSh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双眼RMS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期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式步骤衔接紧密,省出有效时间消毒显微角膜板层刀和相关器械,对术后稳定效果无影响,适宜于对大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近视患者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per unit of accommodation,AC/A)变化。方法:Von Graefe法测定患者近距水平隐斜,给予+1.00D近附加后再次测量,结果之差为梯度性AC/A比率,测量患者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戴镜AC/A比率为(2.98±0.80)△/D,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分别为(2.02±0.57)△/D,(2.43±0.63)△/D,(2.87±0.65)△/D,(2.91±0.68)△/D,手术后1wk;1mo时AC/A比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6mo AC/A比率较手术前无差异。结论:LASIK术后1wk;1mo,AC/A比率较术前降低,术后3mo升至术前水平并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医学教育的模式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就必须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眼视光学教学作为临床教学的一部分,具有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是较新兴的学科等特点,因此如何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眼视光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眼底详细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对近视眼患者890例,1769眼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术前规范检查,尤其是散瞳后行三面镜检查.结果 对视网膜裂孔合并浅脱离5例5眼行巩膜外冷冻+硅胶外垫压术,未行LASIK;对视网膜裂孔或合并玻璃体牵拉15例20眼以及视网膜退行性变23例27眼行眼底多波长激光治疗后行LASIK.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眼底检查尤其周边部详细检查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LASIK角膜瓣蒂不同位置的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形态学上比较兔眼角膜瓣上方蒂和鼻侧蒂之间角膜神经损伤及再生过程的差异.方法 选用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制作角膜瓣蒂位置随机一眼留在鼻侧,另一眼留在上方,分别于术后1、3 d,1、4、6、10、20周处死,每组5只兔(10只眼).取下的角膜做组织化学染色,用氯化金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角膜末梢神经的形态学改变.计算角膜新生神经纤维的数目,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结果 兔角膜瓣上方蒂和鼻侧蒂在角膜神经恢复和再生过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术后1 d角膜瓣边缘部位的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3 d开始修复;术后10周被切断的基质内神经发出更多新生的神经索,与相邻基质神经相互吻合,角膜瓣内神经的形态和密度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兔角膜瓣两种位置蒂的角膜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过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眼对比敏感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眼对比敏感度与性别、眼别、主导眼、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在最佳矫正视力下,检测75例(150眼)近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对比敏感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眼别的对比敏感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主导眼的对比敏感度优于非主导眼,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着年龄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不断下降,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对比敏感度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数值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对比敏感度值有相关性。⑤随着屈光度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不断下降,除了低度组与高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的wg的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的数值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部分对比敏感度值有相关性(wog:r=0.224,P=0.006;wg:r=-0.229,P=0.005;redtest:r=-0.093,P=0.256;readaption:r=-0.064,P=0.433)。结论人眼对比敏感度及视功能随年龄增长及屈光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相比,其对比敏感度稍好。  相似文献   
8.
波阵面像差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内障早期患者总高阶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变化、相互间的相关性及其与C6~C27项Zernike系数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内障早期患者22例30眼,设为A组。正常对照组24例30眼,设为B组。使用Wavelight波阵面像差仪进行分析得到3至6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3~RMS6)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以及C6~C27项Zernike系数。结果①波阵面像差检测结果:A组的RMSh、RMS3~RMS6较B组明显增高,两组各项值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②两组间的相关性:B组中,RMS3~RMS6之间仅表现在RMS4与RMS5(r=0.587,P=0.001)有相关性,以及RMSh与RMS3、RMS4、RMS6(r=0.420~0.723,P<0.05)有相关性;而A组RMSh及RMS3~RMS6彼此间密切相关(r=0.569~0.980,P<0.01)。③两组RMS3~RMS6与C6~C27间的相关性:A组RMS3与C9呈正相关(r=0.421,P=0.020),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B组RMS3与C8呈负相关(r=-0.478,P=0.008),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r=0.641,0.514;P=0.000,0.004)。结论①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h及RMS3~RMS6均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可以解释患者的视物模糊等主观症状。②白内障早期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使得RMSh与RMS3~RMS6及RMS3~RMS6各项之间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作为辅助白内障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③白内障早期患者的RMS3与C9呈正相关,RMS4与C10~C14无相关性;而正常人的RMS3与C8呈负相关,RMS4与C12、C14呈正相关,白内障早期患者丧失了原有的相关性而建立了新的相关性,为白内障早期诊断提供了另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手术治疗3例5眼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在此交流对这一罕见疾病的治疗时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一、对象与方法3例5眼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患者就诊时均有眼球胀痛不适,3眼矫正视力<0.3,眼压升高病史3个月至8年。其中病例1左眼8年前外院行小梁切除术,目前已无光感,且视网膜脱离,眼压正常,入院后未  相似文献   
10.
张丰菊  王丽茹  于芳蕾  鲁智丽 《眼科》2010,19(3):179-18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TF)术后的稳定性及散光度变化,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患者3例.方法 于2008年2月至5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3例,术前测量所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和角膜本身散光度数,并通过ALCON软件计算所需植入晶状体型号,术中将人工晶状体散光轴标记线和角膜屈光力最强的子午线重合,术后定期测量患者视力、散光度数、晶状体轴位变化.3例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5 D、2.5 D、5.5 D,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仪器,SRK/T公式计算出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散光轴,并将最大屈光度、最小屈光度及所在轴、所需球镜度数、手术导致的散光度、手术切口位置输入Alcon计算公式内,计算所需晶状体型号及晶状体散光轴向位置.散光度1.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3 IOL,2.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4.5.5 D患者植入AcrysofSN60T4.术后随访1年以上.主要指标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散光度数及轴位.结果 术后随访1年,3例患者晶状体位置均无明显偏心,轴位偏移均小于5度.裸眼远方视力分别为0.6、1.0、1.0.较术前均显著提高,无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为治疗中高度角膜散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