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5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813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180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1035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1482篇
内科学   1498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449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54篇
综合类   246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65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1175篇
  9篇
中国医学   820篇
肿瘤学   85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962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708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的干燥树脂,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脂酸类和三萜类物质,及少数木脂素类物质,其中香脂酸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安息香主要药理活性有抗炎解热、抗肿瘤、血脑屏障保护等。本文对安息香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从多角度分析预测了安息香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安息香药材的质量控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Background: Palbociclib is a selectiv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4/6 inhibitor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 or fulvestrant for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negative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BC/MBC). Palbociclib was the first CDK 4/6 inhibitor approved for HR+/HER2− ABC/MBC treatment in Canada in combination with letrozole (P+L) as an initial endocrine-based therapy (approved March 2016), or with fulvestrant (P+F) follow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fter prior endocrine therapy (approved May 2017). The Ibrance Real World Insights (IRIS) study (NCT03159195) collected real-world outcomes data for palbociclib-treated patients in several countries, including Canada.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included women with HR+/HER2− ABC/MBC receiving P+L or P+F in Canada. Physicians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for up to 14 patients, abstracting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patter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Progression-free rates (PFRs) and survival rates (SRs) at 6, 12, 18, and 24 months were estimated via Kaplan–Meier analysis. Results: Thirty-three physicians examined medical records for 247 patients (P+L, n = 214; P+F, n = 33). Median follow-up was 8.8 months for P+L and 7.0 months for P+F. Most patients were initiated on palbociclib 125 mg/d (P+L, 90.2%; P+F, 84.8%). Doses were reduced in 16.6% of P+L and 14.3% of P+F patients initiating palbociclib at 125 mg/d. The PFR for P+L was 90.3% at 12 months and 78.2% at 18 months; corresponding SRs were 95.6% and 93.0%. For P+F, 6-month PFR was 91.0%; 12-month SR was 100.0%. Conclusions: Dose reduction rates were low and PFR and SR were high in this Canadian real-world assessment of P+L and P+F treatments, suggesting that palbociclib combinations are well tolerated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龋病流行状况,探讨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的标准,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762名适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率84.68%,龋均4.79,城乡结合区域及农村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83.65%、25.77%;城乡类型(OR=22.42)、家庭收入(OR=10.21)、睡前是否有吃零食习惯(OR=8.01)、吃完零食是否刷牙(OR=6.00)、进食甜食频率(OR=8.28)、刷牙方法(OR=8.88)、家长是否检查刷牙效果(OR=9.15)是影响患龋率的因素。 结论 平顶山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理论与临床实践2方面总结了占永立教授从咽论治IgA肾病的经验。占教授将Ig A肾病分为3型进行辨证论治:1)肺气不足,热毒扰咽证; 2)脾气虚弱,热邪客咽证; 3)肾阴亏虚,余热留咽证。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兼以扶正,根据病情灵活选方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子医疗数据已成为大数据时代开展药品安全主动监测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确认药品与不良事件是否存在关联,要回归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选取恰当的对照进行对比。本文主要阐述不同对照选取的原理、适用情形,介绍、评价并比较各种对照选取的思路与参数,引入对照选择批量化实现的进展性成果,以期为我国利用电子医疗数据开展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为进 一步推动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研究。2015年对全国提供眼科服务的县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网上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 全国6 34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其中设立青光眼亚专科的医疗机构有672家(10.60%)。在青光眼 检查和治疗相关设备中,视力表配置率最高(99.3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3.28台;超声生物显 微镜配置率最低(11.5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0.13台。眼压测量、白内障手术和小梁切开术是 青光眼主要的诊疗服务类型。结论: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亟待加强,诊疗设 备配备不全,诊疗服务能力需要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