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89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628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构建木聚糖酶进化树,研究了两个家族的分子进化,发现它们进化模式有差别,F/10家族木聚糖酶在进化时间上较早,功能分化不太完全,具有部分糖苷酶属性,在分解产物中含有较多单糖;而G/11家族木聚糖酶在进化时间则相对较近,多在真菌中出现,功能分化较为完全,很少含有糖苷酶的属性,分解产物中低聚寡糖成分较多.F/10木聚糖酶分子进化显示出生物进化来源于高温环境,热稳定性比G/11木聚糖酶高,这与它们三维结构的不同有关.所以,木聚糖酶的进化方向是功能的进一步分化和底物特异性的进一步增加,这个结果对木聚糖酶的合理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程控降温、-80℃冻存的方法对自体外周血十细胞(APBSC)的保存效果。方法:以6%羟乙基淀粉(HES)、5%二甲基亚砜(DMSO)及4%人血白蛋白(ALB)的混合物为冷冻防护剂,将APBSC直接置于-80℃下保存,冻存前反复苏后测定APBSC的CFU-GM、BFU-E;观察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结果:13例患者白细胞在十3~+7天下降至(0.0~0.1)×10/L,白细胞(0.0~0.2)×109/L持续时间3~6天,于+9~+11天恢复至1.0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于+9~+11天达到0.5X109/L。血小板在+3~+7天下降至(2.0~21)×109/L,于+8~+15天恢复至20×109/L以上。CFU-GM、BFU-E回大率分别为76.5%、78.4%。结论:非程控降温、-80℃冻存是一简便、经济、有效的自体外周血于细胞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8月-2001年5月58例临床确诊为ARDS患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内型ARDS组(ARDSp)18例,肺外型ARDS组(ARDSexp)40例。各组再以使用地塞米松情况分为:≥30mg/d组,<30mg/d组和非激素治疗组。结果 各组病情程度相当,组间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激素用量≥30mg/d组与<30mg/d组及非激素治疗组比较,病情改善天数及使用呼吸机治疗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性(P<0.01)。58例患总病死率为20.7%,ARDSp组,ARDSexp组中激素用量≥30mg/d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4.3%,11.5%,均低于ARDSp与ARDSexp组的平均病死率(分别为22.2%,20.0%)。所有病例未见感染扩散或加重。结论 早期,足量,适当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RDS可及时逆转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中日两围老年人生活满足感,探讨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方向。方法 中国大连市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日本滨松市选取俱乐部的65岁以上老年人,填写问卷。结果 除在与亲人、朋友交往及存钱以防万一等方面外,2国老年人在其他生活满足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日两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导致了不同层次需求的差异。在中国发展老年人社区护理,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物质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借助传统文化优势,从社会风气上进行促进。  相似文献   
8.
A survey of bacteria contamination of hospital staff apparel in use in Anambra State, Nigeria,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by clinically important bacteria. Of a total of 125 swab samples of hospital staff apparel, 72 (58%) show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cluding 32 (70%) of 46 samples from hand gloves, 28 of 45 (62%) samples from protective gowns, and 12 of 34 (35%) samples from face-shields. The potentially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were Salmonella spp, Proteus vulgaris, Shigella dysenter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isolation of clinically important bacteria from the apparel suggests the need for improv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宿舍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468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其所住宿舍状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46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85人,感染率18.16%。男学生感染率为18.37%(52/283人),女学生为17.84%(33/185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学生来源地看,城镇学生感染率为15.94%(51/320人),农村学生为22.97%(34/148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者的感染度以每条透明胶纸1~3条虫为多,占87.06%(74/85人)。检获的螨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占70.59%(60/85人),单一感染皮脂蠕形螨仅15.29%(13/85人),两者混合感染为14.12%(12/85人)。面部有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面部皮肤正常、有痒感者(P<0.05);有痒感者蠕形螨感染率与面部皮肤正常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蠕形螨者具有显著的宿舍聚集性(P<0.01)。结论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及两者混合感染,两种蠕形螨的感染度都属轻度。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蠕形螨感染可以通过同  相似文献   
1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肠镜发现直肠黏膜下肿块后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对诊断为类癌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2)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5例直肠类癌患者,肿瘤直径0.4~1.2(平均1.1)cm,均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45(平均35)min;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不需再次肠镜下止血。1例剥离深至肌层,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新方法.以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