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80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622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40篇
综合类   122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6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590篇
  2篇
中国医学   555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重建放大扫描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患者先行常规CT平扫,选定结节处为兴趣区,行薄层靶重建放大扫描,层厚、层距为2mm,FOV为160。结果:42例恶性病变中有37例表现为深分叶,占88.1%;21例良性病变中有15例表现为浅分叶,占71.4%。恶性结节中15例内部出现条状低密度支气管征;7例出现血管集中征;8例出现空泡征;病变内部出现液化坏死13例,其中恶性病变ll例。22例出现钙化,包括12例良性病变和10例恶性病变。2例错构瘤内均见小面积脂肪性低密度影。结论:靶重建放大扫描比普通CT扫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恶性病变大多数为深分叶,良性病变大多数为浅分叶或无分叶。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1989年陆裕朴在国内已有系统回顾后,我国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普及各大省市,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山区或基层农村。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再加上人们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导致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该病的发病率农村明显的高于城镇。轻者造成患儿异常姿势和特殊步态。严重的可导致骨关节畸形、骨盆倾斜、跛行等。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直肠肛管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的不同特点。方法 选择IBS病人85例,分成两组。其中腹泻组52例,便秘组3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PC Polygraf ID高分辨率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直肠肛管压力、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最低充气量。结果IBS病人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最低充气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泻组的最大缩窄压和排便阈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便秘组的松弛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腹泻型IBS病人的症状与最大缩窄压和排便闽值降低有关;而便秘型则与松弛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显著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1):963-967
我国由于人口流动性高,加之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不断增加的趋势,性传播性疾患的发病快速增长。然而,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外生殖器部位的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根据病因,分为23类,约200种皮肤病,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必须关注外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阿托品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评价联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基本确诊后的144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例数按大约2:1的比例分配),所有病人均予静滴等量的能量合剂等基本治疗.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阿托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12‐hour shift work for five to seven consecutive days and overtime on the prevalence of severe sleepines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Korea. [Correction added after online publication 28 Nov: Opening sentence of the summary has been rephrased for better clarity.] A total of 288 randomly selected male workers from two automobile factorie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sleep‐wake diaries in South Korea. The prevalence of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i.e. 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 (KSS) score of 7 or higher] was modeled using marg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included theoretical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working hours and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status, work demands, and health behaviors. Factors related to working hours increased the risk for severe sleepiness at the end of the shift in the following order: the night shift [odds ratio (OR): 4.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6–6.0)], daily overtime (OR: 2.2; 95% CI: 1.7–2.9), weekly overtime (OR: 1.6; 95% CI: 1.0–2.6), and night overtime (OR: 1.6; 95% CI: 0.8–3.0). Long working hours and shift work had a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 for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Night shift workers who worked for 12 h or more a day were exposed to a risk of severe sleepiness that was 7.5 times greater than day shift workers who worked less than 11 h. Night shifts and long working hour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sleepiness among automobile factory workers in Korea. Night shifts and long working hours have a high degree of interactive effects resulting in severe sleepiness at work, which highlight the need for immediat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mong South Korean labor force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