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KGROUND: The thickness and depth of invasion of skin tumors may be limiting factors for topical photosensitizer-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The use of PDT with systemic photosensitizer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s a modality of treatment for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present six patients with multiple, nodular, and/or pigmented NMSC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purified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PHD) and PDT using prior debulking. METHODS: After 24 hours of systemic PHD (1.5 mg/kg), 12 lesions of NMSC were selected for PHD-PDT alone and 6 nodular/elevated lesions for PHD-PDT following a debulking procedure. The tumor area was illuminated in one single-dose session of 300 J/cm(2), at an intensity range of 130 to 150 mW/cm(2), with a 630-nm-wavelength diode laser. RESULTS: The prior curettage provid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volume and/or pigmentation of lesions. After the session of PHD-PDT with prior curettage and additional topical 20% ALA-PDT in two lesions or PHD-PDT alone, 83% (5/6) of lesions and 58% (7/12) of lesions, respectively, maintained a complete clinical response, 22.2+/-8.9 months of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prior debulking with systemic agents-PDT appears to be a good option for multiple, pigmented, and/or nodular lesions of NMSC and can allow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
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转移瘤17例(肺癌转移15例;乳腺癌转移2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结果局部骨质破坏(囊状膨胀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破坏3种),其中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例(骨化性纤维瘤),溶骨性骨破坏16例(肺癌转移15例、骨肉瘤1例),混合性骨破坏5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乳腺癌转移2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18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3例。结论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Stat3磷酸化与c-fos和c-jun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5例肝细胞癌 (HCC)及其癌旁组织中p Stat3(Tyr70 5 ) ,c fos和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HCC中p Stat3,c fos和c jun蛋白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且p Stat3与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强度均呈明显正相关 ,而在癌旁组织中p Stat3仅与c jun蛋白表达相关 ,提示Stat3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HCC发生的早期事件 ,并通过激活c jun和c fos基因使肝细胞恶性转化 ;癌旁肝组织中 ,p Stat3,c jun或c fos呈阳性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徽省 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安徽省在校中小学生有效数据7459份、8789份和5821份,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进行筛查,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3%和10.0%,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13.0%,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7.1%;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6.3%和12.3%,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2%和7.7%。2010—2019 年安徽省 9~18 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结论 2010—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增长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propinquavar.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红景天苷()、2-hydroxy-5-(2-hydroxy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3,4-dimethoxyphenyl-4-β-D-glucopyranoside()、3,5-二羟基苯甲酸-4-O-β-D-葡萄吡喃糖苷()、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香草酸()和原儿茶酸()。结论化合物为新的酚苷化合物,命名为藤香酚苷(intermedoside),其余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红车轴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念  华茉莉  姜仁吉  孔德云 《中成药》2010,32(10):1746-1749
目的:研究红车轴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次硅胶柱层析并配合葡聚糖凝胶、制备薄层、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红车轴草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车轴草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包括8个异黄酮成分和2个黄酮成分,分别鉴定为鹰嘴豆芽素A(Ⅰ)、芒柄花素(Ⅱ)、德鸢尾素(Ⅲ)、红车轴草素(Ⅳ)、染料木素(Ⅴ)、大豆苷元(Ⅵ)、槲皮素(Ⅶ)、山柰酚(Ⅷ)、芒柄花苷(Ⅸ)、德鸢尾苷(Ⅹ)、三十烷醇(Ⅺ)、熊果酸(Ⅻ)、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Ⅹ、Ⅺ、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放射治疗食管癌110例,200cGy/次,1次/天,总量为6000~7000cGy/32~35次.三维适形治疗60例,常规治疗50例.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3%、66.7%、56.6%和54%、4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6.7%、45%和51%、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常规放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2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化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脱发、转氨酶异常、腹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疲劳、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优于标准方案,且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成亮  孔德云 《中草药》2008,39(5):783-787
大麻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药理研究表明,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素类化合物(cannabinoids),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70种,其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是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虽然THC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神经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呕吐,但THC具有致幻作用,这也成为许多国家禁种大麻的唯一原因.与THC不同的是,CBD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大麻二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此,就CBD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