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同时测定水中F-、C l-、B r-、NO3-、C lO3-、SO42-、HPO42-7种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样品处理后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3.0%),准确度好(平均回收率90.6%~108.4%),检出限(3.56~6.74)μg/L。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不同数量级浓度的离子,能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5869例于2016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对以上人员采用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疑似甲状腺癌患者开展进一步检查。结果:经体检后发现5869例人员中有60例甲状腺癌疑似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发现以上患者中有55例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1.67%。结论:在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进行甲状腺癌筛查准确率较高,可以尽早对该病进行确诊,有利于甲状腺癌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本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200对育龄夫妇为观察组,另选取未接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150对育龄夫妇作为对照组,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工作的开展,观察与比较两组育龄夫妇分娩后胎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1)观察组育龄夫妇分娩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育龄夫妇(6.00%),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接受免费孕前检查的育龄夫妇分娩的围生儿缺陷发生率要低于未接受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育龄夫妇;2)本县分布在城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农村,并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为育龄夫妇开展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不仅可以使育龄夫妇掌握优生科学知识与技能,做好孕前风险工作,还可以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对健康工作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外出务工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晓和服务获得状况,为建立适宜高效的一级预防干预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3~8月在广东部分地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育龄妇女进行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外出务工组378名,户籍地常住组401名。779名对象年龄25.19±3.34岁。两组对象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调查对象对于出生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孕前优生服务项目等了解不全面。户籍地常住组对象对于如何获取这些免费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意义知晓度明显高于外出务工组(P均0.05)。户籍地常住组对象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外出务工组,且得分与对象受教育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加强流动人口流入地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科普宣传和孕前保健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牛磺酸50mg·kg^-1·d^-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大鼠处死,分离其左室心肌以用于检测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NO和Ang 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未给药2K1C高血压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AI和Ang Ⅱ含量均升高,心肌NO含量降低。应用牛磺酸治疗则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狭窄术后大鼠的血压、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Ai和Ang Ⅱ含量;同时也升高了2K1C高血压大鼠心肌NO含量。结论长疗程牛磺酸治疗可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和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其作用机制与药物调控心源性活性物质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孤束核内乙酰胆碱(Ach)对电针(EA)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组、EA 应激组、NS EA 应激组、Ach EA 应激组、阿托品 EA 应激组。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Ach、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应激组比较,EA 应激组胃黏膜UI、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Ach EA 应激组上述作用更明显。孤束核给予阿托品处理,可减弱电针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结论孤束核内Ach参与了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产前检查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产前检查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3年间在武汉市城郊2所区及妇幼保健所建册的797名妇女的产前检查情况及其妊娠结局进行了分析,将其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再用SAS8.0进行分析。结果 产前检查次数在规定要求以下的孕产妇顺产率、产科并发症比率、早产比率和过期产比率、低出生体重比率高于产前检查次数在规定要求以上的孕产妇,X^2分别为10.6293、6.5035、8.3198、14.3755,P均小于0.05。结论 此次研究发现产前检查次数对影响妊娠结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面制品中铝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方法.方法:样品经湿式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面制食品中铝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16 mg/L,最低检出浓度0.16 mg/kg;在0.08~5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在94%~107%之间;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60%~2.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干扰小、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适用于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内源性一氧化氮,观察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对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应激组、电针 应激组、生理盐水 电针 应激组、L-精氨酸 电针 应激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 电针 应激组,每组14只,7只用于溃疡指数检测,7只用于胃黏膜血流量、胃液酸度和胃黏液量的测定。孤束核微量注射:动物麻醉后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参照paxinos和watson图谱进行定位。注射溶液体积为0.2μL(L-硝基精氨酸甲酯2μg,L-精氨酸5μg),20s内注射完毕。注射完毕后30min再电针。用生理盐水作参照注射。电针方法:将大鼠放置大小适当的特制有机玻璃笼中,双后肢充分暴露。选取双侧足三里穴,1寸毫针刺入。以电针仪给予电刺激,频率为20Hz,强度以大鼠下肢轻微抖动为度,连续电针30min再应激造模。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的溃疡指数、胃黏膜血流量、胃壁结合黏液量、胃液酸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8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增高,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减少[0分,(41.32±7.20)mmol/L,(323.10±32.40)mV,(1.56±0.30)mg;(37.50±4.20)分,(60.15±9.40)mmol/L,(179.40±41.20)mV,(1.13±0.40)mg,P<0.05~0.001]。与单纯应激组比较,电针 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和胃液酸度明显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明显升高[(37.50±4.20)分,(60.15±9.40)mmol/L,(179.40±41.20)mV,(1.13±0.40)mg;(25.40±3.10)分,(49.25±6.50)mmol/L,(234.30±39.10)mV,(1.65±0.30)mg,P<0.05~0.001]。与生理盐水 电针 应激组比较,L-精氨酸 电针 应激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增高,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减少[(26.30±3.50)分,(48.63±6.30)mmol/L,(233.20±35.40)mV,(1.61±0.20)mg;(33.20±3.90)分,(58.36±6.90)mmol/L,(191.30±32.30)mV,(1.21±0.30)mg,P<0.05,P<0.01],L-硝基精氨酸甲酯电针 应激组胃黏膜溃疡指数、胃液酸度明显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液量明显增加[(26.30±3.50)分,(48.63±6.30)mmol/L,(9233.20±35.40)mV,(1.61±0.20)mg;(21.10±3.20)分,(41.45±6.00)mmol/L,(284.50±36.30)mV,(2.01±0.40)mg,P<0.05,P<0.01]。结论:孤束核内一氧化氮参与了电针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