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2000~2011年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PS-119G药敏分析卡,药敏琼脂(M-H)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活性试验。结果该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在71.1%~87.4%,同期医院感染菌耐药率在44.8%~87.5%,变化无明显规律性。结论耐药菌多年来居高不下,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方法 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以70岁为界分组)、性别、季节(春秋/夏冬)、穿刺方式(直接/赛丁格穿刺)、留置时间(以7 d为界)、导管移动(有/无)、并发症(是/否)、周期性导管维护(有/无)、免疫功能(正常/低下)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PICC-RI,感染率为12.0%,分离出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6株(57.1%),革兰阳性菌11株(39.3%),真菌1株(3.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导管移动、并发症、导管维护、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季节、免疫功能等发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夏冬季节、直接穿刺、有并发症、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险因素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将以上因素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冬季节、有导管移动、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感染发生同样和留置时间超过7 d、有导管移动、冬夏置管、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变化及感染致病菌分布特征,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本医院2000-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及病原菌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00-2008年期间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 203例,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波动在2.0%~4.1%之间。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血液感染呈上升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004年后鲍曼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血液感染呈上升趋势;感染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以此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特点,以便加强防控。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2011年3年期间共入住患者1 796例,发生感染患者29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48%,日感染率9.53‰。在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中,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5.34‰、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日感染率3.86‰、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日感染率3.31‰。从感染病人标本中共检出3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52.4%。结论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血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和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病原菌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0-2011年全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标本量,每年统计、汇总和分析全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 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为33.3%,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在57.8%~75.3%,平均67.9%,使用率最高为2001年75.3%,最低为2011年57.8%;住院患者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流行趋势有明显变化,2000-2006年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首位,而到2007年后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结论 多药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监控,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ICU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目标性监测2009-2010年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的79株ABA的临床分布,统计分析ABA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79株ABA医院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59.5%,其次来源于血液或静脉导管,占32.9%;ABA医院感染多见于重症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40.5%、32.9%;ABA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其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0年和2009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显著下降(P<0.01),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明显下降,由2009年的82.5%降至2010年的59.0% (P<0.05);ABA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高,2010年和2009年分别为100.0%、80.0%.结论 ICU2010年医院感染ABA的分离率和耐药率较2009年均有下降趋势,已引起科室的重视和关注,但ABA医院感染菌株在ICU仍位居第2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亦有较高的耐药性,应继续重视多药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的手卫生监测系统在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ICU在职医护人员116例,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为基线阶段(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为干预阶段(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手卫生调查方法和工具统计手卫生依从性,观察组采用信息化系统监测手卫生依从性。比较两组间手卫生依从性、每床日速干手消液的消耗量、ICU内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机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手卫生依从性(89.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床日速干手消液的消耗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标本送检次数分别为1,398次与1,525次,观察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三四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例次率(4.5%)、医院感染率(3.8%)及医院感染例次率(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