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泵治疗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磺脲类药物失效(sulfonylurea failure,SF)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组和多次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CSⅡ和MSⅡ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胰岛素剂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D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SⅡ组(P<0.01);GS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CSⅡ治疗能缩短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时间,有效地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少了胰岛素用量;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囚此,CSⅡ疗法对SF的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搪控制比MSⅡ疗法更快、更有效,且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0岁。因胸痛、发热、乏力、多汗20d入院。患者于20d前出现胸痛、发热,体温38℃左右,呈持续性,伴乏力、多汗,无怕热、易饥、心悸,体重无减轻。既往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史。体检:T37.7℃,R22次/min,P110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皮肤湿润,体毛增多,突眼征(-),甲状腺Ⅰ度,无杂音,乳房发育Ⅱ期,双侧中、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心界向两侧扩大,无心包摩擦音,  相似文献   
3.
背景:本组过去的研究发现高脂饲养大鼠在引起全身性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尚伴有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且严重脂毒性可导致β细胞凋亡;二甲双胍可改善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株的胰岛素抵抗哺。2型糖尿病时胰岛内胰淀素沉积增多,并可能与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但全身性胰岛素抵抗时胰岛β细胞胰淀素表达及其对β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的作用则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联合凯思立D(碳酸钙D3咀嚼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57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PTH(1-34)20μ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降钙素20 IU每周1次治疗。2组均给予凯思立D1片/日(每片含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3 200 IU),试验时间6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腰椎L2~4、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物血钙、血磷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等指标。结果试验组腰椎BMD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腰椎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TX和BAL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对照组CTX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P0.05),BALP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能明显增加腰椎骨密度,升高骨转换指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陈开宁  高勇义 《海南医学》2001,12(10):99-99
患者女 ,2 7岁。因中上腹痛、呕吐 2天 ,神志模糊 6小时入院。呕吐 5次 ,为胃内容物。既往有 1型糖尿病史 4年 ,入院前因“感冒” ,停用胰岛素 4天。查体 :T38.5℃ ,P12 0次 ,R2 2次 ,BP112 70 mmHg ,神志恍惚 ,精神萎靡 ,皮肤干燥 ,弹性差。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常伴组织器官脓肿形成及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结论早期诊断,尽旱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有脓肿者宜配合外科治疗,以及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好血糖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炎症及促凝活性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治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单纯糖尿病组60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74例和正常对照组46例血浆hsCRP、PAI—1、t—PA和Fbg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的hsCRP、PAI—1和Fbg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但t—PA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PAI—1和Fbg等水平的升高,可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2例Graves甲亢(甲亢)患者单用甲巯咪唑及联用地塞米松(Dex)治疗前后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血浆皮质醇(PTC)和血浆ACTH的变化。开始甲巯咪唑40mg/d,两周后减至20mg/d,直至完全缓解。联用Dex组除甲巯咪唑外,开始加Dex 6mg/d,第5日减至4.5mg/d,两周后减至2.25mg/d,直至完全缓解。结果发现,未治甲亢患者的白细胞GCR水平显著降低,PTC略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6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甲状腺激素;同时测定糖尿病控制组(对照组)甲状腺激素。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血清rT3明显高,T3、FT3明显低,T4、FT4无明显变化。随病情好转,各项指标逐渐恢复,2周后甲状腺激素恢复至糖尿病控制组水平。说明甲状腺激素变化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GI)膳食、运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低GI膳食、运动而未用任何降糖调脂药物治疗前后1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质量、腰臀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等变化。结果经2个月治疗,空腹血糖(FPG)由治疗前(7.84±1.19)mmol/L降至干预后(6.19±0.60)mmol/L(P=0.000),餐后2h血糖(2hPG)由治疗前(13.97±3.35)mmol/L降至干预后8.59±0.9(P=0.000);三酰甘油(TG)由治疗前(1.79±0.75)mmol/L降至干预后(1.15±0.45)mmol/L(P=0.017),总胆固醇(TC)由治疗前(5.46±0.27)mmol/L降至干预后(4.98±0.77)mmol/L(P=0.059),高密度脂蛋白(HDL)由治疗前(1.42±0.26)mmol/L升高至干预后(1.59±0.30)mmol/L(P=0.044),低密度脂蛋白(LDL)由治疗前(3.57±0.28)mmol/L降至干预后(3.20±0.71)mmol/L(P=0.032)。体质量(WT)由治疗前(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