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感染来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2021年北京市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北京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219例,其中2019年86例、2020年50例、2021年83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郊区。30~75岁年龄段20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91.78%,发病率亦较高;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饲养羊是病例的主要感染途径,其次为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等途径感染。结论 北京市2019-2021年期间持续有布鲁氏菌病病例发生,未呈现下降趋势,染疫羊是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北京市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发病就诊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病例为委内瑞拉回国人员,发病前在委内瑞拉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经实验室检测患者尿液和唾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体温最高38.3℃,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结膜充血、颜面潮红及胸红,无肌肉痛、关节痛、头痛、呕吐、恶心、腹泻等其他表现,未孕.结论 该病例为中国北方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病例在寨卡疫源地委内瑞拉被蚊虫叮咬感染.对此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处置措施进行总结,能够为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3.
HPLC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方法:伊利特Hypersil BDS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甲醇-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结果: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分别在15.0 ~ 180(r =0.999 6),1.25~15.0 mg·L-1(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2%,RSD分别为0.7%和0.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同时测定猴耳环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可用于猴耳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布美他尼、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两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药品在盐水中配伍后,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和布美他尼的含量在6 h内的变化,同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盐酸多巴胺、布美他尼、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配伍,6 h内混合溶液无色澄明,未见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内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3种药品6 h内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布美他尼、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在生理盐水中配伍,至少在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发热、腹泻聚集性病例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中发热、腹泻症状聚集性数据,运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方法对其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M值分别为0.57、0.47;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角度离散程度指标R值分别为0.57、0.46,样本平均角雷氏检验Z值分别为414.14、148.09,P值均<0.01,有季节性,聚集性发热高峰日为10月13日,流行期为8月13日至12月14日;聚集性腹泻高峰日7月31日,流行期为5月20日至10月11日。结论 北京市聚集性发热具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腹泻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发热流行期在秋冬季,聚集性腹泻流行期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中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土猴痘疫情处置过程及防控措施,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猴痘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 依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结果 此次疫情是我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地猴痘疫情。指示病例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确证,同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诊病例。通过对指示病例详细的流行病学和行程轨迹、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搜索,溯源成功,并判定密切接触者5人,其中高危性伴2人,医务人员3人(接诊指示病例);一般接触者4人,为指示病例的同办公室同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21 d医学观察,期间第0、7、14、21天进行咽拭子样本检测;一般接触者进行21 d健康监测。结论 本起疫情参照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处置模式,在疾控和多个部门配合下溯源成功并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并依据指南对病例进行强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我国内地报告的首起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北京市输入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防控措施,为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尿液、唾液和血液标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防控措施包括病例的防蚊隔离、污染物品消毒和防控知识宣教.结果 麻疹样皮疹是这3名患者共有的主要症状,患者同时伴有低热和结膜炎.3例病例均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被蚊虫叮咬后感染发病,并分别于发病后1日、3日和7日从北京入境.患者入境时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随后被防蚊隔离并人院治疗.实时荧光PCR检测3名患者尿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结论 3例输入寨卡病毒病病例经早期诊断治疗均痊愈出院,防蚊隔离措施和性传播知识的宣教是预防该病在国内的传播、有效防止出现二代病例的有效措施.相关措施将对今后输入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蚊传疾病的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姜油树脂凝胶的抗皮肤癣菌的药效实验。[方法]采用砂纸造模法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动物皮损的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生理盐水组治愈率为0;基质组治愈率为16.7%;达克宁组治愈率为75%;10%姜油树脂凝胶治愈率为75%、15%、20%姜油树脂凝胶治愈率均为100%。[结论]15%、20%的姜油树脂凝胶对须癣毛癣菌所造成的体癣模型有完全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现住址为北京市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WPS表格录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病例个案信息数据整理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2015年至2020年北京市共报告HFRS病例46例.2015年至2020年HFRS病例数(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1例(0.06/...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调整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8个区县疾控中心上报的手足口病病原学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利用EXCEL录入数据库,将所有病原学监测阳性病例分为重症病例组和轻症病例组,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患儿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居住地、是否为托幼儿童及EV71阳性对病例是否进展为重症病例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 =4.58,95%CI 2.90 ~ 7.09)、散居儿童(OR =2.7,95%CI 1.72 ~4.26)、流行季病例(OR=2.46,95%CI 1.40 ~4.34)、居住地为郊区病例(OR=5.84,95% CI 2.33~14.63)及EV71阳性(OR=2.77,95%CI 1.94 ~3.98)为手足口病例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居住地与年龄和看护类型、看护类型与性别、EV71与年龄和看护类型对于是否重症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年龄≤3岁、居住在郊区、EV71阳性为手足口病例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