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胎心监护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判断胎儿宫内情况和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根据和手段之一。2003年1月~2004年9月,我院门诊及病房常规实行无负荷试验(NST)监护的孕妇34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9月出台了《关于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大体制实施联动改革(简称“四改联动”)。要求管办分离、放开市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宽进严管、引入竞争,推  相似文献   
3.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三大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医院的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能否深入,维系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探讨影响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诸多因素,对完善医院补偿和相关辅助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目前影响医院正常运行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对其适宜剂量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 80例60~80岁患者,麻醉方法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药物配制剂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R1组、R2组、R3组及B组,每组2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用局麻药),R1组、R2组及R3组分别为罗哌卡因10、12和14mg,B组为布比卡因10mg。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并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前(T0)及阻滞后3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及30min(T5)时点的收缩压(SBP)、HR、SpO2。结果 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8±25)s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36±36)s较其他三组均短(P〈0.05),B组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2.35±0.31)分和运动恢复时间(3.1±0.6)h较其他三组均显著增高和延长(P〈0.01)。四组患者麻醉前后SBP及HR比较,R3组麻醉后15min时点S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B组麻醉后5min及10min时点S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麻醉,配制重密度液时,使用12mg的剂量,可满足手术所需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某医院改制三年运行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某区级医院位于古镇,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从2001年起,医院尝试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以股份制为经营模式,建立起不同于企业股份制的基层医院股份联合新体制。近期,我们对医院经营管理等方面改革的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已成为医院诸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关系。要使护患之间有良好的关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笔者根据临床护理中如何改善护患关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对 6 2例宫颈水肿的待产妇使用普鲁卡因、阿托品封闭治疗。结果两组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观察组宫颈水肿消失明显 ,产程顺利。提示封闭治疗加适时的专科护理能有效减少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产时胎心监护异常图形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美秀 《护理学杂志》2004,19(20):40-41
对进入产程实施胎心监护出现异常监护图形的104例产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6例胎心率基线发生变化减速,其中由脐带异常引起31例(55.36%)、产妇因素引起4例(7.14%)、两者协同引起21例(37.50%);33例发生晚期减速,其中由脐带异常引起20例(60.61%)、产妇因素引起3例(9.09%)、两者协同引起10例(30.30%):15例出现跳跃型,其中由脐带异常引起7例(46.67%)、产妇因素引起1例(6.66%)、两者并存引起7例(46.67%).提出胎心监护的异常图形与脐带异常和产妇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预警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常规胎儿监护无刺激试验多在白天进行,而胎动活跃绝大多数在清晨和晚上比较明显,探讨唤醒熟睡胎儿的方法.方法采取不同方式刺激唤醒熟睡中的胎儿,以使胎儿有明显的醒睡周期.对200例正常孕妇分为两组,用不同的方法:A组用声刺激,B组腹部推动胎儿或嘱孕妇改变体位,比较两组方法的唤醒成功率.结果声刺激产生胎动90例,推动刺激产生胎动75例,二者比较,P<0.01.结论声刺激唤醒胎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