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在颅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颅内手术患者78例,根据术中采用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分析两组术中输血量;术前、术后24h、术后7d患者的Sp O2、RBC、Hb变化及PT、APTT、ALT、AST、TBIL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至术后7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红细胞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h检测RBC、Hb、Sp O2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携氧能力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毕24h、术后7d PT、APTT、ALT、AST、TBIL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安全、有效,携氧功能良好,输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参素、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异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按中医肝胆经辨证取穴,将苦参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进行穴位注射,1次/d,2周为一疗程。结果:痊愈率78.12%,有效率89.06%。结论:此疗法安全、治愈率高、容易掌握,适用于无禁忌证的各种程度带状疱疹后异神经痛患者。  相似文献   
3.
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电刺激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神经阻滞组(48例)和外周神经电刺激组(50例).在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常规神经阻滞和外周神经刺激器介导的病损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外周神经电刺激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P<0.01);随访6个月,外周神经电刺激组复发率[7.5%(3/40)]明显低于常规神经阻滞组[33.3%(13/39)](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中,外周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bysis MHD)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10mg组与20m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15)、血清高敏反应C蛋白(hs—CRP)浓度及血压、血脂、血压、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血清IL-6、hs—CRP、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20mg组较10mg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1个月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1、3个月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个月后20mg组TC、LDL—C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白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常规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治疗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41岁;平均年龄36.5岁。对照组:65例,男27例,女38例,年龄:7~37岁,平均年龄26岁。 “散寒祛风擦剂”主要成分为:防风、甘草、威灵仙、蜈蚣、酒精等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