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锐意改革 坚持创新 不断探索生殖保健医院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保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技术服务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瘙痒症系指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1]。作为心身疾病,除环境、气候、饮食、药物、躯体疾病等原因外,心理因素在瘙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亦是重要因素[2]。本研究旨在分析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在瘙痒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瘙痒症组50例病人系中国煤炭工人临沂温泉疗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病人。性别:男27例,女23例;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3例,中学18例,小学22例,文盲7例;职业:干部9例,工人26例,农民10例,其他5例;平均年龄57.53±14.86…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包扎法在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 39 例烧伤患者 (均包含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 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包扎方法将其分为改良包扎组 (20 例) 和传统包扎组 (19 例)。 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依次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无菌干纱布及自制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包扎固定; 传统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后覆盖银离子抗菌敷料包扎固定,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情况、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评分及治疗费用。 结果 改良包扎组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创面感染例数及换药次数均明显少于传统包扎组 (t =7.653、8.416, P =0.006、P <0.001), 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包扎组 (t =3.795, P <0.001), 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包扎组 (t =4.269,P <0.001), 治疗费用与传统包扎组无明显差异 (Z = - 0.927, P = 0.365)。 结论 臀部及会阴部Ⅱ度烧伤创面采用自制可拆卸分体式开裆裤样敷料固定件进行包扎固定, 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及换药次数, 促进创面愈合, 减轻愈后皮肤瘢痕增生,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及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口周贯通伤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笔者科室收治的37例口周贯通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使用6-0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分层精准对位缝合,术后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贴敷创面;对照组使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分层精准对位缝合,术后未使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贴敷。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效果、瘢痕[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创面愈合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眼红肿2例,对照组8例,加强换药后均好转;观察组创面水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抗菌性可吸收缝合线及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治疗口周贯通伤,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及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效果好,瘢痕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在抢救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5~81岁,平均(37.4 ±5.6)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道进行快速扩容补液,再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适的深静脉置管通道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 结果采用骨髓腔途径快速补液的127例患者中,有10例(7.87%)因严重创伤等原因,在入院时已濒临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117例(92.13%)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进入相关专科进一步治疗。随访发现17例(13.39%)患者因原发的疾病或损伤加重死亡。余100例(78.74%)患者连续随访3~6个月,未见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或骨髓炎表现。所有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均未检测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 结论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补液在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邵伯湖是江苏省江都市境内最大的湖泊 ,面积 10 km2 ,内有大小滩块 6 9块 ,滩面积 5 6 5 .95万 m2 ,海拔高程在 4.0~ 8.6 m之间。历史上为非血吸虫病流行区 ,1998年首次发现大面积钉螺。经过连续查灭螺工作 ,钉螺面积已大幅度下降 ,高程 7.0 m以上滩块灭螺效果较巩固 ,但高程在 6 .0 m以下滩块受水位影响 ,灭螺效果差 ,钉螺复现率高 ,为此 ,我们对低洼滩和边角滩采用铲草皮沿边浸杀结合喷洒法实施灭螺 ,并与单纯喷洒法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对象 选择 44号滩为试验区 ,该滩面 3 335 m2 ,高程5 .3m;另选择 43号滩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在危急重症患者困难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行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13~83岁,平均(44.5±6.8)岁,所有患者中彩超定位组57例,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5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误穿动脉数,局部血肿,气胸等情况。 结果彩超定位组患者置管时间5.32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误穿动脉数0例,局部血肿0例,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置管时间11.13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74.6%(44例),二次置管成功率86.4%(51例),二次置管未成功转为彩超定位后均一次成功,误穿动脉5例,局部血肿9例。 结论床旁彩超定位在危重症颈内静脉置管中具耗时短,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低,符合急诊治疗的需求,应用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局部解剖定位不清的危重患者,并且在实习生教学及低年资医师带教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可以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腕横纹游离皮瓣在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急诊或择期手术,采用同侧带掌长肌腱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7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好,无臃肿,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3~5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本组中手指功能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