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食管床高位食管胃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用新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癌和部分上段癌的可行性。方法:本组全部经左胸第五肋间后外侧切口剖胸。用国产弯管形吻合器经食管床作食管胃端侧吻合。吻合部位在主动脉弓上、胸顶或颈根部(超胸顶)。在主动脉弓下折叠缝合胸胃小弯侧,使成直径4cm~5cm的管状。结果:本组共103例,有102例一次吻合成功。96例作主动脉弓上或胸顶吻合,7例作颈根部吻合。全组切缘均阴性,无吻合口瘘、狭窄及胃梗阻,无手术死亡。胸胃经食管床距离短,可最大限度的切除有癌灶的食管;吻合口和幽门区张力小,可减少吻合口瘘和幽门痉挛。胸胃在食管床内,可减少创面渗出,减轻对心肺压迫,减轻返流。由胸内游离颈根部食管,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不作颈部切口。结论:此术式融合了食管胃机械吻合、经食管床、缩小胸胃,经胸作颈根部吻合多个术式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大部分食管中、下段癌及部分胸上段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陈利华 《四川中医》2003,21(10):84-84
取百会、四神聪、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温针灸以补肾固脾,醒神开窍,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有手术适应症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外科治疗的疗效,寻找提高疗效的策略.方法:1988年至1997年96例Ⅲb期NSCLC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单纯手术组(47例)和术前新辅助化疗组(4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性质及治疗结果.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组的肉眼下手术完全切除率(46.9%)和1、3、5年生存率(42.5%、弘.7%、24.5%)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23.4%和36.2%、21.3%、12.8%,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利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通过检索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胸胃漏的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胃漏是食管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我院从1998年1月~2007年11月共行食管癌手术3826例,共发生食管癌术后胸胃漏21例(0·005%),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漏的临床防治。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48~69岁;经左胸行食管癌手术9例,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较传统按摩更为简便有效、节时省力的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具有压疮发生危险的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摩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石蜡疗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26%,对照组为27.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石蜡疗法应用于预防压疮简便易行,效果明显,且节时省力.  相似文献   
7.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术15例,总手术切除率为96.5%,探查术5例。主要重建手术术式包括:单纯剥脱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胸大肌皮瓣重建术;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全喉切除+胃代食管术、管胃代食管术,左胸-颈两切口、胃代食管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结肠坏死致严重感染,1例姑息切除后胃气管漏致肺部感染,1例胃大量反流误吸。9例患者食管上切端发现癌残留。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空肠坏死、结肠坏死、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反流。随访117例,随访率85.4%(117/137),随访时间1~5年;失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和31%。Ⅰ、Ⅱ、Ⅲ、Ⅳ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2%,25.0%和5.0%。结论颈段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RA伴ILD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单纯RA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SA 28)评估RA活动度,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患者血清KL-6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KL-6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RA活动度、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均行对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情况,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K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KL-6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KL-6水平、DSA 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9.65±85.34 vs...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肌瓣填塞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实用性及其疗效,对21例BPF患者,Ⅰ期置胸引管引流感染的脓腔和保护对侧的肺,引流液进行微生物培养,给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Ⅱ期再开胸,插双腔管保护对侧的肺,搔刮胸腔内坏死组织,显露支气管残端约0.1~0.2cm,脓腔清创,残端封闭,胸外肌瓣转移至胸内,完全包盖闭合的残端,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用肌瓣转移加强封闭残端,BPF复发2例(2~18d),进行第3次再封闭和肌瓣加强手术,最终,21例BPF成功闭合,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4.3%(3/21)。平均生存时间3.4年,5年生存率为33.3%(7/2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带蒂肌瓣是BPF修补和脓腔填塞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用横结肠重建食管保留贲门外科治疗食管癌26例。其中,颈段5例,胸上段5例,胸中段16例。行咽吻合2例,颈部吻合8例,胸顶吻合16例。手术后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2例。并发症为30.7%。吻合口瘘4例,胃梗阻1例,颈部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2例,占7.7%,其中一例为结肠贲门吻合口瘘,另一例为肺部全身感染死亡。尽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高.但此术式中结肠能代替全段食管,手术后无胸胃综合征,并具有保留胃解剖功能等优点。因此,此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