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基于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可以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 71)主要抗原蛋白VP1的重组乳酸菌并评价其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及体液免疫的能力。方法 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EV 71主要抗原蛋白VP1,并使用pNZ8148乳酸菌表达载体构建pNZ8148-EV 71 VP1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NZ9000食品级乳酸菌中从而构建NZ9000/pNZ8148-EV 71 VP1重组乳酸菌,并使用Nisin进行诱导表达以及使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EV 71 VP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小鼠口服试验以及ELISA检测方法检测NZ9000/pNZ8148-EV 71 VP1重组乳酸菌诱导机体产生IgA及IgG的抗体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NZ9000/pNZ8148-EV 71 VP1重组乳酸菌,经过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重组乳酸菌经10 ng/mL的Nisin诱导表达4 h,可以在破碎菌体后的上清中检测到EV 71 VP1蛋白表达。并且诱导后的重组乳酸菌通过口服后可以刺激机体的黏膜与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EV 71 VP1蛋白作为主要抗原蛋白,可以通过构建重组乳酸菌的方式诱导机体产生黏膜与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以及肾功能不同损害期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Scr)、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颗粒性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免疫比浊法测定β2—MG;并与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β2微球蛋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11,P〈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高度负相关(r=-0.816,P〈0.01),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胱抑素C改变较血清肌酐更敏感(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能敏感提示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直接关系临床医生能否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患者采集标本质量的高低与否,也关系到培养物病原菌的检出阳性率。随着新发现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临床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的作用日渐重要,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治疗疾病的诊断依据。我院近3年来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结果为临床医生应用抗生素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64例ICU的VAP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4份痰液共分离出病原菌1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株(82.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为主,前4种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耐药率低(0~14%);革兰阳性球菌13株(1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真菌8株(6.6%),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在未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若考虑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者宜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 而考虑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则宜选用万古霉素治疗,以争取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收集2 256例孕妇和9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PV B19IgM,分析妊娠孕妇血清中HPV B19感染情况,比较HPV B19感染率在不良妊娠和正常妊娠孕妇中的差异。结果 2 256例孕产妇HPV B19IgM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42%;其中不良妊娠46例,不良妊娠46例中5例(10.87%)为HPV B19阳性,90例对照组孕妇血清中1例(1.11%)为HPV B19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妊娠孕妇HPV B19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HPV B19感染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CHD)有很多传统危险因素,其中以糖尿病和高血压最重要。糖尿病人群发生CHD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尿微量白蛋白(MAU)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但糖尿病合并CHD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MAU水平的分析比较鲜见报道。本文报道不同心功能分级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者治疗前后MAU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的抗体检出能力.[结果]三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0),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它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0;9个标本:F=140.779,P=0.00);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概率P值分别为0.068、0.753和0.674);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十年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数据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100 0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52.2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 113.43,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乙类为肝炎、肺结核病和细菌性痢疾,丙类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为临洮县(427.20/10万),最低为渭源县(225.55/10万),各县(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840.01,P<0.05);男性报告60 612人、女性39 42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74.16,P<0.05);0~14岁组发病较多占29.49%,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40.39,P<0.05);发病集中在农民(54.37%)和学生(24.20%)。结论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和流感仍是今后定西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动态监测D-二聚体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溶栓治疗D-二聚体水平以评估疗效的观察及新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对2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和对照组20例测定其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血栓形成康复期轻度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推测新鲜血栓形成,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评估脑血管新鲜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脑梗死治疗,尤其在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监测溶栓药物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与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3种方法进行单个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微柱凝胶卡时间最长,随着同时检测标本数量的增加,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检测速度有明显优势.3种方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