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儿,男,8月,于生后23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8~10次/d,黄绿色稀糊状便,无脓血,无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纳差,精神较好,自服思密达、乐托尔等无效,于3个月时腹泻加重,出现粘液便及脓血便,约10余次/d,反复查大便常规:粘液脓血便,wBC(++~++++),多次查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先后予静脉点滴磷霉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轻时重,脓血便与黄绿色稀便交替出现,营养发育较差,轻度贫血貌,心肺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一个问题。治疗多为姑息性,常采用胸腔穿刺或粗管闭式引流。粗管闭式引流损伤大,易感染,患者活动受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孔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顺铂(cisplatin,DDP)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结果细孔径导管闭式引流组胸腔积液的控制率为80.0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36.67%(P〈0.01)。细孔径导管闭式引流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穿刺组。结论应用细孔径导管装置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腔积液,对控制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狼疮性肾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4例青少年狼疮性肾炎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资料、特殊检查和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4例均为女性.病程平均26个月,3例为复发病例.发热、咯血、呼吸困难最多见(50%~10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9分.肾脏病理3例为Ⅳ型,1例为Ⅱ型.影像学结果示双肺均有弥漫性肺泡浸润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3例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青少年狼疮性肾炎合并DAH病情严重,难以早期诊断,强化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中代表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程度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与心脏收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大血管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人群90例,均接受ba PWV、AB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性别比例、血脂、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ba 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方面,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显示,糖尿病组ABI与年龄、LVEF、Hb A1c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42、0.47);ba PWV与年龄、BMI、Hb A1c及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0.51、0.56、0.44)。非糖尿病组ABI同样与年龄、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45);ba PWV与年龄、BMI、LVEF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4、0.55、0.45)。结论无论在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人群中,ABI、ba PWV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呈正相关性,即左室收缩功能受到外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行政总值班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原因和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发放调查表及查看有关会议记录,查看院外民众意见箱,回拨来电,询问医院行风社会监督员,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务态度相关性缺陷率2.41%,业务技能相关性缺陷率23.37%,两大类缺陷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医院行政总值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防线和服务民众的重要窗口,应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提高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邱萌  蒲秀红  郭晓清  安涛  李茜 《山东医药》2010,50(20):27-2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对照组和KD组患儿治疗前(发病10 d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K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AD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KD组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清CRP、D-二聚体与KD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为KD合并C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联合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方法无并发症的DM患者30例,对照组27例,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压力波增强指数(AI)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 DM组及对照组IMT、AB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两侧baPWV[(1449±232)cm/s比(1291±171)cm/s,(1452±222)cm/s比(1280±178)cm/s;P0.01]及ET技术中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137±51)kPa比(101±34)kPa,P0.01]、硬化参数(β)[(10.6±4.2)比(8.2±2.7),P0.05]、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7.0±1.2)m/s比(6.1±1.0)m/s,P0.01]在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67%(20/30)比26%(7/27),P0.01];Ep、PWVβ分别与左右两侧baPWV呈正相关。结论 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T技术中Ep、β、PWVβ与baPWV均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hoE在胃癌、结肠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4例胃癌,32例结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hoE的表达水平.结果:RhoE在胃肠道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腺体中尤为明显,但在肿瘤组织表达低下或缺失. RhoE在胃癌组织中的染色平均值为1.99±0.28,在相应癌旁组织中为8.64±0.39,明显高于相应肿瘤组织(P<0.005),并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染色强度有下降的趋势(P<0.005).RhoE在32例结肠癌组织中的染色平均值为2.45±0.35,在相应癌旁组织中为6.55±0.63,明显高于相应肿瘤组织(P<0.005),同样有染色强度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P<0.005). 结论:RhoE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表明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断RhoE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Rho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胃癌细胞系AGS细胞,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RhoA信号转导通路奠定基础。方法:用pSilencer3.1载体构建RhoA/siRNA重组质粒。Effectene转染试剂转染AGS细胞,空载体pSilencer3.1转染对照组。应用G418筛选转染细胞系,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美国Agilent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全基因组,发现表达上调的有1151个基因,表达下调的有1079个基因,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相关信号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与细胞凋亡有关的caspase家族,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结论:基因芯片结果提示干扰RhoA表达后,与凋亡和增殖有关的分子在RhoA介导的肿瘤细胞异常增殖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其信号调控网络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蒲秀红  郭晓清  安涛  邱萌  李茜  吴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06-2307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中,男156例,女86例。229例(94.63%)〈1岁(其中128例〈6个月),13例(5.37%)>岁。198例(81.82%)冬春季发病,44例(18.18%)夏秋季发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咳嗽、喘息,198例(82%)喘憋;145例(60%)无发热,97例(40%)发热;均有双肺闻及哮鸣音,174例(7I.9%)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胸片:183例未见异常或肺纹理增多,46例双肺见斑片影,13例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合并症:158例合并心肌损害,46例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原学:193例为病毒感染,46例合并细菌感染,90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经栓炎等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全部痊愈及好转出院。【结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冬春季节好发的病毒感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继发细菌及支原体感染,部分合并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综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