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1.
目的:感染及其并发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对SAP病人外周血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SAP病人血液中细菌DNA谱图组成特征.方法:应用基于16S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3名SAP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以确定血液的细菌DNA谱图.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在SAP病人的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外周血细菌DNA分子谱图,探讨细菌易位与SAP感染并发症形成的潜在联系。方法:30例SAP病人纳入本研究,依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和感染组,每组10例。收集病人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明显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和测序,确定细菌种属。结果:脓毒症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100%,均由3种以上细菌组成,超过一半病人细菌达5~8种,最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均超过40%。脓毒症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90%,由2~4种细菌构成,常见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阳性率为20%~60%。感染组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70%,多为单一种类细菌。结论:不同病情SAP病人外周血细菌谱图有显著差异,多细菌易位可能在全身性感染形成起重要作用,加深了我们对SAP脓毒症发生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处理不同时间大鼠空肠细菌菌群结构和组成的改变,探讨抑制胃酸与肠道感染发生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对照组不给药(0 d),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奥美拉唑第5、9、14、21和28天,每天2次,每次10 mg/kg。研究结束次日处死动物,收集空肠内容物,提取DNA,PCR扩增16S rRNA基因V3区,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切胶测序确定细菌种属,并分析其相对丰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比,短期PPI处理(第5和9天)菌群变化相对较小,菌群相似度分别为(74.8±3.0)%和(70.9±7.5)%,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化糖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accharolyticum)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相对丰度增加,共生菌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柯林魏斯菌(Weissella koreensis)明显减少。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菌群变化程度加剧。第14天后,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过度增长,并取代罗伊乳杆菌成为最优势细菌。第21天致病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在大鼠空肠出现和定植;至第28天菌群组成变化最大,与0 d比相似度仅约(56.1±16.7)%。结论:短期给予PPI处理可诱导大鼠空肠菌群改变,但变化较小。长期胃酸抑制(14 d)可导致空肠菌群失衡,致病菌丰度增加,可能为肠道细菌感染形成的关键诱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发生菌血症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ICU收治的SAP病人203例,进行外周血培养,并监测血清PCT浓度、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百分比(NC)的变化. 结果:在203例SAP病人中,血培养阳性79例,阴性124例.血培养阳性的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病人(P<0.05).CRP浓度和NC%亦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 <0.05);ROC分析显示,SAP血培养阳性病人的血清PCT分界值为2 ng/ml (P<0.05),灵敏度为84.8%,特异性为90.3%. 结论:血清PCT可预测SAP病人的菌血症,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对SAP并发菌血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的差异,探讨黏膜真菌菌群变化与克罗恩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手术收集7例活动性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扩增18S r RNA基因片段,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确定肠黏膜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结果 :与非炎性黏膜相比,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发生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条件致病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串珠状赤霉菌,甘蓝链格孢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共生菌酿酒酵母菌,芽殖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和双色蜡蘑菌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严重失衡,条件致病真菌定植增加可能参与了肠黏膜炎性损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