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梗塞的溶栓治疗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理想的溶拴剂和最佳溶拴方案还未明确建立,对最适宜的时机和给药途径尚有不同看法,我们通过对采用超早期颈内动脉溶栓、扩容和解痉等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的观察,发现超早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均为发病6小时~12小时内住院治疗患者,男51例,女21例,年龄50岁~72岁,平均63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塞。诊断及分级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轻症:意识清,肌力Ⅳ级以上;中级:意识清,肌力Ⅱ~Ⅲ级,有轻度语言障碍或假性球麻痹;重症:意识不清,肌力0~Ⅰ级。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即溶栓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汉族,67岁。患者以上腹部间断性胀痛1个月,黑便1周入院。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窦部腺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溃疡型癌3.0cm×5.0cm,侵及浆膜层,幽门下皆可见肿大淋巴结。距癌肿10cm处胃前壁体部可见一5.0cm肿物,呈圆形,包膜完整,质韧,分叶状,为外生型,粘膜表面无溃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_3,术后病理报告“胃乳头状腺瘤、胃平滑肌肉瘤(高分化)、淋巴结5/22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IFN-α)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作用及25例膀胱癌瘤内注射的作用。方法: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IFN-α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以DNA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流式细胞术及电镜观察测定IFN-α对T2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膀胱镜下瘤内注射IFN-α治疗25例膀胱癌患者。结果:低浓度IFN-α对T24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高浓度IFN-α(10000U/mL)可显著杀伤T24细胞,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高浓度的IFN-α可诱导T24细胞凋亡,F=84·544,P=0·007;术前肿瘤体积平均为(5·98±1·69)cm3,术中肿瘤体积平均为(2·31±0·77)cm3。与术前比较,注射IFN-α后患者肿瘤体积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57,P=0·009。结论:高浓度IFN-α可直接杀伤膀胱癌细胞,诱导凋亡,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局部应用IFN-α可能成为膀胱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常规体检时,腹部B超发现左上腹肿物而入院。病程中无返酸、嗳气,无呕吐,无腹痛、腹泻,二便正常、饮食及睡眠佳。查体:神志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肝、肾相关项目检验均正常。胸透、心电图均正常。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正常,于剑突下脾内侧探及3.2cm×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1年1月-1997年6月收集了5000份胸部疾病的病例,其中有115例胸部肿瘤的患者误诊为肺结核、肺炎及肺化脓症,误诊率为2%。对11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开口肿瘤6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开口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输尿管开口肿瘤65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术后配合应用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结果手术时间5~90min,平均35min,术中出血量5~100ml,平均50ml。术中和术后无一例输血及死亡。65例中移行细胞瘤Ⅰ级43例,Ⅱ级10例,乳头状瘤12例。6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尿道狭窄4例,扩张治疗后治愈。肿瘤复发5例,复发部位均在膀胱三角区及侧壁,再次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更换灌注化疗药物,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单纯输尿管开口肿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