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效果,并讨论其供血因素。方法共收集到26例膈下肝前部的肝癌,做双侧内乳动脉造影。比较有或无内乳动脉供血两组肝癌的栓塞次数、肿瘤大小、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膈下动脉供血情况、肝动脉是否闭塞、其他治疗方法等。结果在这26例中,8例有内乳动脉、18例无内乳动脉供血。在有IMA供血组,已行栓塞2~10次;在无IMA供血组,已行栓塞0~5次两组肿瘤大小的平均值分别5.0和6.4cm,肝动脉栓塞在IMA组为6例,在无IMA供血组为0。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为3~53月;无IMA供血组为0~89月,膈下动脉供血分别为6例和3例。结论膈下肝前部的肝癌,不论肿瘤大小,在多次栓塞治疗肝动脉闭塞之后,内乳动脉则成为主要供血动脉。行IMA造影和栓塞是控制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方法:26例各种原因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碎屑。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脾CT或B超检查,并随访6月至一年。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脾脓肿等。结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及栓塞部位有直接关系;掌握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通过对1997年4月至2004年4月,完成的586例肝脏肿瘤1 054次。介入治疗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病理、血管解剖和变异、CT、DSA表现等多方面探讨发病原因。结果 586例1 054次介入治疗术中和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5例次(45/1 054)。结论 肝癌行膈下动脉栓塞可导致截瘫,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大多数并发症是可能预防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维、二维CT和容积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肝转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2例肝转移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术后3 mo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分别按一维和二维测量横断层面的全部病灶.用容积测量技术去追踪测量每个病灶,将每个病灶的总和归类于全效、部分有效、病变进展、病变稳定.结果:在22例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一维与二维测量符合率达95.5%(21/22),但容积测量8例与一维测量不符,6例与二例测量不符.4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结果均为部分有效,而容积测量结果为病变稳定.2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病变稳定者,容积测量则为部分有效.甚至有2例一维、二维测量为病变进展者,容积测量仍为病变稳定.结论: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容积测量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与一维、二维测量结果不一致.若要证实容积测量的优势,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罕见病,又名点状骨、骨异色症、弥漫性骨质硬化症、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播散性致密性骨病等,是一种罕见病症.1905年由Stieola首先描述,1915年Albers Schonbery报道典型病例,1916年由Ledoux命名为骨斑点症[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一维、二维CT和CT容积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22例肝转移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分别按一维和二维测量横断层面的全部病灶。用容积测量技术去追踪测量每个病灶,将每个病灶的总和归类分为四组,即全效、部分有效、病变进展和病变稳定。结果 在22例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和面积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但容积测量8例与一维测量不符,6例与二维测量不符.4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结果均为部分有效,而容积测量结果为病变稳定。2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病变稳定者,容积测量则为部分有效。甚至有2例一维、二维测量为病变进展者,容积测量仍为病变稳定。结论 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容积测量结果在大多数病人与一维、二维测量结果不一致.因此,若要证实容积测量的优势,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良恶性胃壁增厚的CT鉴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后诊断胃炎20例、食道裂孔疝4例、良性溃疡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胃肿瘤8例、正常2例.40例胃壁平均厚度14mm(7-65mm).胃壁厚度≥10mm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100%,特异性为43%,而局限性、偏心性、强化型胃壁增厚的敏感度分别为93%、71%、43%,特异性为8%、75%、88%.综合≥10mm的胃壁增厚,且呈局限性、偏心性、强化者,其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上升到92%.结论:综合胃壁增厚呈局限性、偏心性且有强化等特点,则诊断恶性胃壁增厚的特异性可上升到92%.因此,这些患者须在近期内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