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膀胱腔内灌注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 (BDI- 1-MT) ,观察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18例术后和 5例未手术的膀胱癌病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 1个疗程以上 ,观察疗效、复发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后 18例随访 6~ 2 0个月未见复发 ,未手术 5例随访 6~ 2 1个月 ,其中 3例显效 ,2例有效。所有病例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其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出去掉终止密码的mCCL19编码序列,经酶切、亚克隆、拼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CL19Ig,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序列;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通过RT—PCR、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趋化小室法测趋化活性。结果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含mCCL19编码序列和人IgGI Fc段序列,其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比对一致,IgG1-Fc段读码框未发生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了pcDNA3.1-mCEL19I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中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的融合蛋白mCCL19Ig表达;体外趋化实验表明融合蛋白mCCL19Ig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耐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细胞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P)”系统联合抗H 2 b 单克隆抗体、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诱导移植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第 0天 ,经尾静脉给C5 7BL/ 6 (H 2 b,B6 )小鼠注入 10 8BALB/c(H 2 d,B/c)来源的脾细胞 ,第 2天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2 0 0mg/kg ,第 3、5天 ,分别经尾静脉注入抗H 2 b 单抗 ,剂量为 40 0 μg/ 0 .5ml,第 8天进行皮肤移植。皮肤移植后 1周 (第 15天 ) ,输入 2× 10 7供体BALB/c来源的骨髓细胞。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 ,并于第 30天对耐受B6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lymphocytereaction ,MLR) ,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DTH)等确定耐受的状态。并通过过继转移实验、嵌合体检查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 ,进一步探讨耐受形成的机制。结果 采用此诱导方案 ,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耐受可以被过继转移 ;耐受小鼠胸腺内的嵌合程度与耐受的维持密切相关 ;TH1型细胞因子在耐受小鼠中明显降低 ,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结论 “细胞 +CP”系统联合H 2 b 单克隆抗体、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能够诱导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耐受机制与胸腺嵌合体的存在密切相关。克隆无能 (aner gy)、抑制细胞和TH1/TH2偏移在耐受中也  相似文献   
6.
金永柱  张庆殷  谢蜀生 《现代免疫学》2003,23(3):173-176,167
文章通过特异的引物分别扩增出CTLA 4和FasL胞外区的cDNA ,将它们拼接后 ,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中 ,进行表达、纯化 ,获得CTLA 4 FasL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显示了该融合蛋白具有CTLA4 胞外区和FasL胞外区的抗原性。体外试验表明 ,该融合蛋白可以结合Jurkat细胞表面的Fas受体和Raji细胞表面的B7分子 ,表明了该分子双特异性的特点。该融合蛋白能够直接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 ,且此凋亡效应伴随Raji细胞的参与而增强 ,初步证实了该分子的免疫抑制效应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To observe potential effect of the engineer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line QXMSC1 secreting IL-6 (QXMSCIL-6) on accelerating immnune reconstitution in 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QXMSC1 was transfected with the eukaryocyt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IL-6, which contained hIL-6 cDNA by liposome-mediated gene transfecting technique. G418-resistance clone was selected by limiting dilution. The highest secreting clone was selected by ELISA assay and used in animal experiments. The recipient mice (BALB/c) were lethally irradiated and cotransplanted syngeneic bone marrow (10^7/mice) and the QXMSCIIL-6 (5×10^5/mic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ConA and LPS, helper T lymphocyte precursor (HTLp), cytotoxic T lymphocyte precursor (CTLp), plaque-forming cell (PFC),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were examined 30, 60 days in post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to ConA and LPS, HTLp, CTLp increased, DTH and PFC were improved by cografted stromal cells QXMSCIIL-6 on 30, 60 days after BM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line QXMSC1 IL-6 transfected with IL-6 (QXMSC11L-6) accelerated immnune reconstitution in 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携带外源基因的慢病毒在体外有效感染胰岛及外源基因在胰岛中的表达,为通过移植前向胰岛细胞转入特定的免疫调节分子基因诱导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基础。方法 将目的基因CTLA4Ig导入慢病毒载体pWPTS,构建成pWPTS-CTLA4Ig载体。用磷酸钙沉淀法将pWPTS-EGFP、pWPTS-CTLA4Ig分别和其辅助载体pMD2.G、pCMVΔ8.92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病毒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新分离的胰岛。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胰岛培养上清液中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携带CTLA4Ig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WPTS-CTLA4Ig;②包装产生的慢病毒Lenti-EGFP、Lenti-CTLA4Ig在体外可以感染胰岛,其中在Lenti-EGFP慢病毒感染的胰岛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及在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了CTLA4Ig蛋白的表达。结论 慢病毒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大鼠胰岛,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在胰岛细胞中稳定表达,其中Lenti-CTLA4Ig慢病毒感染的胰岛为进行胰岛移植并诱导体内特异的胰岛移植物耐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T细胞表达Ig可变区基因的假说,曾在一些研究者中产生了一种乐观的情绪,认为T细胞抗原受体很快就会搞清楚了。目前,由于受分子生物学的冲击,看来既打破了这个假说,也清除了这种乐观的情绪。此假说曾证明是正确的吗? T细胞表达Ig可变区基因的证据是来自于用抗Ig分子的抗血清所进行的研究,这些抗血清是检测独特型决定基的,及在某些情况下是检测V_H骨架决定基的。曾证明具有各种特异性的T细胞和具有各种效应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71年国际免疫学协会联合会(IUIS)成立以来,免疫学经历了3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70年代对T,B细胞的研究,阐明了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第二次是由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引发的,结果是阐明了抗体多样性的问题,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表面分子(CD分子),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及其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免疫学正处在第三次突破中。对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应答过程中信号传递的分子基础的研究是当代免疫学研究的主要前沿领域。对各种分子的功能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将使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998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十届免疫学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国际免疫学大会,它将反映本世纪免疫学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并展望下一世纪免疫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