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对株洲市9个县(市)区54个村(社区)26 786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的是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城市普遍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吸烟率25.88%、饮酒率1.26%、49.49%的居民身体缺乏活动、血脂异常的居民占8.27%。结论株洲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流行以高血压为主,普遍存在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身体缺乏活动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一起学校菌痢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了解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积累类似事件处置经验。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2014年9月2-6日,该校发病235例,罹患率40.38%,教师、各年级学生均有发病,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食堂就餐是发病主要危险因素,34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宋内志贺菌13份,检出率38.24%。 结论 该起疫情是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暴发,暴发的原因可能是该学校生活用水被粪便污染后导致食堂的餐具和食物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株州市2013年某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暴发疫情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2013年8月30日—9月15日,该校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97例,罹患率为9.8%,发病教师年龄35岁,发病学生年龄范围15~17岁,男女性别比为0.03:1。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乏力等症状为主,病程1—3d。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大食堂就餐为主要危险因素,从患者肛拭子标本中和管网末梢水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采取改造供水管道、隔离治疗患者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该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暴发原因是该校供水管道被污染。供水系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株洲市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住院疾病构成,优化资源分配和明确疾病防治工作重点。方法:按入院日期收集株洲市辖区医保局、农合办2015年住院病人个案信息,参照ICD-10国际标准进行分类,对住院患者疾病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是循环系统疾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有肺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其他椎间盘疾患、慢性支气管炎、脑梗死、肾和输尿管结石、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结论:针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构成,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株洲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2005—2018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株洲市2005—2018年共报告117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以一般级别(占79.49%)和未分级事件(占20.51%)为主,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共111起(92.2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78 起,占66.6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30 起,占25.64%);2017年和201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大幅上升,两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起,占49.57%,每年事件的发生高峰为4-6月(48起,占41.03%)和11-12月(40起,占34.19%);报告事件数最多是茶陵县,25起(21.40%),高发学校为小学(69起,占58.97%)。结论:学校尤其是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卫生的投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学校需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免疫规划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