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掌握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分析各周次和月次的就诊百分比和病原学分型阳性率、构成比等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分别为2.50%、2.46%、2.11%、3.27%、7.15%,每年有两个季节高峰;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3 656份,阳性率为27.13%,以A型为主;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共接报41起,发生地主要在中小学校.2、3、9、1 1和12月份发生起数较高,占全部事件的78%.结论 近五年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在波动中逐渐走高,每年有两个就诊高峰,尤其冬春季,需警惕学校和幼托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的发生;流行毒株每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猩红热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病例在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9/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2±1.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6∶1。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出现明显的下降,比2015—202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低5.44/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呈春、冬两季高发特点;病例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9岁,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万里街道、长征镇、桃浦镇和长风新村街道。【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前,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疫情监测和防控指导,以有效预防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腹泻流行特征、病原谱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监测点医院就诊的初诊儿童腹泻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核酸检测,对分离的DEC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收集儿童腹泻病例880例,以<5岁幼儿为主(92.95%)。 儿童腹泻病例病原检出率为47.50%,且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182);0 ~ 1岁组病原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χ2=90.929,P<0.001);非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儿的病原检出率均高于纯母乳喂养儿(χ2=31.384、14.746,均P<0.001);托幼儿童病原检出率高于散居儿童(χ2=11.158,P=0.001)。 单一病原体的检出,细菌以沙门菌(5.1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55%)、空肠弯曲菌(4.43%)、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3.07%)为主;病毒以诺如病毒GⅡ型(7.95%)和轮状病毒A组(4.66%)为主。 单纯细菌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35.48%);单纯病毒在3 ~ 4岁组检出率最高(28.30%);细菌混合病毒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9.68%)。 夏季以细菌为优势病原菌;秋季呈现细菌向病毒过渡状态,细菌混合病毒感染检出率处于全年高峰;冬季以病毒为优势病原。 DEC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15.44%、20.59%、5.88%;对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5.15%。结论托幼儿童病原检出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细菌性腹泻及病毒性腹泻呈现一定的年龄特征及季节性变化。 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仍需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普陀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上海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上海。加强从业人员的体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对2002年9月~2004年8月期间来我区疾控中心接受体检的155642例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普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863例,年发病率波动在77.74/10万~126.80/10万之间,2013年发病率最高,2009年最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39%;集中于0~6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4-7月份;各街道(镇)均有病例发生。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3年共1 074例病人1 725份标本中(疱疹液145份,咽拭子1 023份,肛拭子557份)肠道病毒阳性率67.97%,其中EV71占20.67%,CoxA16占21.69%,其他肠道病毒占25.61%。结论 普陀区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特点,主要病原体一直交替变化,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