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钛基台支持的CAD/CAM全瓷单冠在载荷位置不同时全冠的应力情况,为种植上部结构的临床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钛基台以及粘接固位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基台上方偏颊侧(a)、基台正上方(b)、基台上方偏舌侧(c)的牙冠■面3个不同部位分别施加300N的轴向静载荷,计算分析全冠的应力情况。结果对于玻璃陶瓷全冠,当载荷作用于位置a时,最大拉应力在舌侧颈缘处,约为13MPa;最大压应力位于颊侧颈缘处,约为-45MPa。载荷作用于位置b时,最大拉应力在与基台顶部中心区域接触处的牙冠组织面,约为20MPa。载荷作用于位置c时,最大拉应力在牙冠颊侧颈缘处约为15MPa;舌侧颈缘处最大压应力值为-40MPa。氧化锆全冠在三种载荷类型时的应力场分布与玻璃陶瓷全冠类似,应力值大小不同。结论钛基台支持的CAD/CAM全瓷单冠,当载荷作用于位置a时,牙冠颊侧颈缘应增加强度以防止折裂,牙冠舌侧颈缘处应防止脱粘接;载荷作用于位置b时,基台上方牙冠■面需要增加强度;载荷作用于位置c时,牙冠颊侧颈缘处易发生脱粘接,舌侧颈缘处容易折裂。  相似文献   
2.
正常髌骨几何学及其参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正常髌骨三维解剖模型,并对其参数进行测量。方法对96个正常髌骨进行三维CT扫描,按身高不同分为3组(Ⅰ组:156~165 cm,Ⅱ组:166~175 cm,Ⅲ组:176~185 cm),每组左右髌骨各16个,建立每1个髌骨的三维解剖模型,并对其关节面的高与宽、嵴的厚度、嵴距外缘、嵴距内缘、内侧关节面中心厚度、外侧关节面中心厚度进行测量。结果①建立的髌骨三维解剖模型,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特征;②髌骨厚度Ⅰ组:左(19.99±0.28)mm,右(20.00±0.30)mm;Ⅱ组:左(23.17±0.26)mm,右(23.22±0.11)mm;Ⅲ组:左(25.38±0.16)mm,右(25.51±0.09)mm;髌骨关节面宽度Ⅰ组:左(36.90±0.14)mm,右(36.78±0.21)mm;Ⅱ组:左(42.50±0.30)mm,右(42.61±0.05)mm;Ⅲ组:左(46.81±0.21)mm,右(45.95±0.33)mm;髌骨关节面高Ⅰ组:左(28.78±0.23)mm,右(28.61±0.18)mm;Ⅱ组:左(31.89±0.12)mm,右(32.01±0.08)mm;Ⅲ组:左(33.82±0.23)mm,右(33.80±0.20)mm。结论典型的髌骨三维解剖模型,能为正常人髌骨参数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应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中的生物力学行为。 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 ,比较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三个部位 ,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 结果 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内 ,加载后 ,上颌骨复合体各部位应力均较小 ,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三个种植体比较 ,种植体和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 结论 上颌骨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 ,上颌骨复合体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及常规治疗;试验组65例,除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外,术后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11~47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2%(56/65),复发3例(5.4%,3/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4/60),复发8例(18.2%,8/44).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如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食欲减退、低热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后血常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相比,联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辅助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更好,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正常典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 ,并对之进行测量。方法 对正常膝关节进行扫描 ,以数字化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 ,建立典型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 ,并对其线性、角度等 1 5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 ①所建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 ,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膝关节特征 ;②膝关节线性尺寸之间、身高与线性尺寸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③角度指标是相对独立的一组指标。结论 典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 ,能为膝关节参数的测量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输尿管镜下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56例急诊输尿管镜下取石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资料。结果256例患者中244例(其中输尿管中段结石21例,下段结石223例)一次取石成功,成功率95.3%(244/256);12例未成功(其中输尿管中段结石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9例),7例术中发现结石已排入膀胱,5例因输尿管下段狭窄入镜困难放弃,术后ESWL,2个月内复查结石均排净。结论该方法安全、高效,损伤小,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泉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青浦区中医院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清晨饭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缩泉胶囊,1.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排尿指标、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9%、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尿失禁、尿急、夜晚排尿次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尿流量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ABSS评分、OAB-q评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肾盂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7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肾盂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07例患者中95例(其中肾盂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87%(95/107);12例未成功(其中肾盂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8例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成功,2个月内结名均排净。结论该方法安全,高效,损伤小。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种不同形态的固位螺钉对修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锥形螺钉与平头直角螺钉分别进行实验,计算在相同扭力(200Nmm)下所获得的预负荷值(即夹紧力)及其分布,以及拧紧力矩、防松力矩;在上述扭力下,分别给修复体施加150N和300N垂直向力,比较其预负荷值、拧紧力矩、防松力矩的分布与变化。结果在给予同样扭力(200Nmm)时平头直角螺钉能够获得更大的预负荷;拧紧力矩和防松力矩在螺纹处分布较多,而在螺钉头处分布较少;而锥形螺钉分布相反,力矩主要分布在螺钉头处。在受到150N垂直载荷时,预负荷均下降,其中平头直角螺钉保留的预负荷明显高于锥形螺钉。当受到300N的载荷时,2种螺钉损失的预负荷及力矩值都很大,平头直角螺钉剩余力矩仍然大于锥形螺钉。结论平头直角型面固位螺钉的稳定性优于锥形螺钉。较大载荷会降低修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