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艳    张盼  石春雷  董宗美  乔程  陈培培  李婷  娄培安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204-4207
目的 探讨成年人不同吸烟状态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地区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吸烟状态与HbA1c及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HbA1c水平的比较显示,被动吸烟组和不吸烟且无被动吸烟组的HbA1c均低于现在吸烟组(P<0.01),曾经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和不吸烟且无被动吸烟组的服糖后2 h胰岛素均高于现在吸烟组的服糖后2 h胰岛素(P<0.01)。结论 吸烟和被动吸烟可能是引起HbA1c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培培  娄培安  张盼  张宁  乔程  李婷  董宗美 《中国校医》2015,29(2):122-124,126
目的了解2013年徐州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户籍地为徐州的死因卡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徐州市粗死亡率为595.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8.83/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是1~44岁组的首要死亡原因。结论需加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等综合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同时,政府应尽快将伤害监测及伤害干预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降低伤害对徐州市居民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84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价述情障碍,并测量肺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慢阻肺患者中合并述情障碍组与慢阻肺组相比,男性、BMI、吸烟、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评分、mMRC评级和SGRQ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FEV1%预测值、焦虑和抑郁、mMRC、SGRQ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1.296(1.256~1.337)、1.238(1.097~1.396)和1.178(1.034~1.340)、1.297(1.274~1.320)、1.627(1.401~1.890)],年龄和BMI为其保护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0.886(0.794~0.998)和0.879(0.781~0.989)]。结论 FEV1%预测值、抑郁和焦虑、mMRC、SGRQ评分为慢阻肺合并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对徐州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评价人口老龄化对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徐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15—2020年户籍人口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及徐州市统计局人口数据,采用简略寿命表法、Joinpoint回归分析、Arriaga's法、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脑血管疾病对徐州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及人口老龄化对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15—2020年徐州市居民脑血管疾病年均死亡率为142.6/10万,死亡率从2015年的130.6/10万上升至2020年的154.8/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3.08%,P=0.005];男(APC=2.88%,P=0.012)、女(APC=3.32%,P=0.004)、城市(APC=3.58%,P=0.012)、农村(APC=2.94%,P=0.009)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2020年徐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增加0.83岁,脑血管疾病死亡使徐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减少0.26岁。徐州市居民死亡率的上升有54.4%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因素,人口老龄化在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贡献程度分别为58.2%、49.2%、48.2%、56.4%。结论 2015—2020年徐州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期望寿命增长起到负向作用,影响程度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人口老龄化是徐州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徐州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经济水平和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39445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60%和9.40%,标准化率分别为32.97%和8.67%,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73%和8.62%,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61%和10.13%.超重率、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超重率55岁(18岁~组16.31%;25岁~组27.38%;35岁~组37.28%;45岁~组41.55%;55岁~组40.71%;65岁~组37.64%;75岁~组32.08%)以后有所下降,肥胖率75岁(18岁~组2.49%; 25岁~组6.41%;35岁~组9.64%;45岁~组11.24%;55岁~组12.07%;65岁~组12.45%;75岁~组8.88%)以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超重率x2=1 097.602,P<0.01;不同年龄肥胖率x2=447.864,P<0.01).不同职业(x2=191.28,120.38)、不同文化程度(x2=178.41,243.59)、不同婚姻状况(x2=431.67,118.43),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天吃蔬菜量大和吸烟是超重或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老年人、饮酒和饭量大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徐州的超重与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中老年人、男性、饭量大及饮酒等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倡导平衡膳食,加大蔬菜的摄人量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徐州市18岁及以上居民睡眠质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39 887人,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一般人群睡眠质量,其他因素由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徐州市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65±1.04)h,PSQI平均分为(3.08±2.43)分,一般人群中PSQI〉7分(低睡眠质量)的有3 273人(8.96%)。女性睡眠质量比男性差,农村居民睡眠质量比城市居民差,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质量逐渐下降,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的居民睡眠质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有脑卒中史、食用酱菜和盐腌制品频率高、生活紧张是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城市、食用奶或奶制品频率高和睡眠时间长是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徐州市18岁及以上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现象较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老年人、有脑卒中史、吃酱菜和盐腌制品频率高及生活紧张等高危人群,提倡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睡眠质量及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分析两者间对T2DM交互作用的强度.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5月调查9 622名徐州市社区常住居民,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T2DM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T2DM患者和非T2DM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组分及总分比较,除入睡时间和催眠药物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质量好者与睡眠质量差者相比、睡眠时间6~8h与睡眠时间<6h者相比,T2DM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BMI等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6h者与睡眠质量好且睡眠时间在6~8h者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3.78倍(OR=4.78,95%CI:3.32~6.99);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8h者,罹患T2DM的风险增加0.92倍(OR=1.92,95%CI:1.18 ~ 3.31);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6 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2.33 (95%CI:1.23~8.79),AP=0.67 (95%CI:0.21 ~ 0.83),S=6.87(95%CI:2.33~ 10.75);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8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0.33(95%CI:-0.12 ~ 1.13),AP=0.17(95%CI:-0.03 ~ 0.51),S=1.56(95%CI:0.76~2.74).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对罹患T2DM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T2DM患者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是否焦虑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共有效调查578例患者,其中睡眠质量差者所占比例为31.83%,焦虑发生率为44.12%。按照睡眠质量好差分层,睡眠质量好者焦虑的发生率为35.53%(140/394),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P<0.001)。以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分层,血糖达标组中不同睡眠质量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228);血糖不达标组中,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睡眠质量好者(χ2=37.82,P<0.001)。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等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与患者焦虑的发生相关联(OR=2.73,95%CI:1.87~3.98);3个睡眠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1.84,1.82,2.49)。结论 T2DM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徐州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徐州市农村7个县(市、区)的20家乡镇卫生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院中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1.7%,专、兼职比例分别为55.0%、45.0%,35~45岁,占46.1%,中专学历,占69.5%。居民建档率为79.5%,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普遍较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体检率分别为88.3%、85.2%,高血压患者管理率、随访次数以及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4.9%、3.8次、54.4%;糖尿病患者管理率、随访次数以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93.8%、3.9次和67.4%。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以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较好,但在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监管,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944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随访,研究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开展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用密西根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评估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前后2组自身情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bAlc值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7±1.92)% vs (7.25±1.39)%;F=45.673,P<0.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HbAl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1.77)% vs (7.68±1.93) % ;F=3.691,P=0.055]。干预前后2组自身比较,研究组除患者自我管理的坚持性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618),其他9个自我管理水平因子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仅药物治疗问题、运动锻炼、病情控制、糖尿病知识理解自评和对疾病的态度5个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均<0.001);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的依从性、病情控制问题和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