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干预措施20年来,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四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科学评价计划免疫实施成果,现对福建省实施儿童计划免疫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截止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2008~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3年共报告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7例(报告发生率为38.90/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03例,占80.37%;异常反应59例,占15.65%;偶合症12例,占3.18%;心因性反应2例,占0.53%;不明原因1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1.43∶1,<1岁婴儿占61.54%。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26/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报告发生率1.03/100万剂次~8.2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09/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3.71/100万剂次)。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d。结论总体上,福建省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计划免疫现状综合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福建省的计划免疫工作现状,保持计划免疫可持续发展。[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按近2年的经济情况分为两层,9个地市交叉检查,采取查资料、看现场、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访问的方法。全省调查9个设区市、18个县、36个乡的计划免疫综合情况。用Excel及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个被调查县有医学学历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占计免人员总数的75.5%。市、县两级计免组织机构健全,三级防疫网基本完善;县级、乡级能按时发放工资的分别占84%、77.4%。市级、乡级冷链设备配备已达到标准,县级的疫苗运输车尚有不足。有67.3%乡镇实行集中接种;其中有35.4%个乡镇的预防接种门诊初步达到规范化门诊的要求。用R值评价乡级2002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的准确性,报告数据可信的只占30.6%。94.4%(34/36)的乡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分别为86.3%、69.4%。流动聚集地儿童各项接种率均低于本地儿童(P<0.01)。[结论]我省计划免疫网基本完善,但各地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不能很好落实,计划免疫人员素质和待遇仍无明显提高。接种服务已有较大的改善。乡级的接种报告系统准确性有待改善,流动人口是计划免疫等卫生服务的脆弱人群,急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控制流腮发病,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7-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暴发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细胞培养,用RT-PCR方法鉴定并测序分析腮腺炎病毒SH基因。结果 2007-2011年福建省共报告流腮病例38 151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高达43.23/10万;全年均有发病,4~7月和11月~次年1月为发病双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占83.84%;暴发疫情全部发生在中小学,并以乡中小学暴发为主。从2011年一起暴发病例分离到腮腺炎病毒,为G基因型。结论流腮发病规律目前仍未改变每4~5年一次发病高峰的周期性;为控制流腮发病率,在落实常规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第二剂腮腺炎疫苗接种;同时加强流腮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处置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布特征并评价福建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2008-2011年监测个案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1年共报告AEFI个案2 574例,在AEFI分类诊断中,一般反应占78.24%;异常反应占16.31%。2008-2011年AEFI报告估算发生率为0.49/10万剂~7.23/10万剂。监测系统个案完整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85.86%。在所有报告病例中需调查的有1 210例,调查率为100%,48 h内调查数为1 174例,及时调查率为97.02%。结论福建省AEFI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年提高,但仍有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要求,应加强培训和督导工作以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感染后期的局部解剖变化,海地雷奥良地区应用淋巴水肿处理方法后丝虫病患者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改善,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类感染,作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传染源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P25 1999-2005年针对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国际环极监测系统//Michael G Bruce,Shelley L Deeks,Tammy Zulz等国际环极监测系统是一个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网络,负责监测北极圈侵袭性细菌性疾病。阿拉斯加(2001年),加拿大北部(2000-2007年),挪威(2006年)分别将肺炎球菌七价联合疫苗(PCV7)纳入儿童常规免疫程序。对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临床表现、发病率、血清型分布以及抗生素药敏性,共报告了11244例IPD病例。临床通常表现为肺炎和菌血症。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原著民中IPD的发病率分别为43/10万和38/10万。两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1/10万至153/10万之间。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两岁以下儿童接受常规免疫后由PCV7型引起的IPD发病率减少80%以上。北极圈国家中原著民及儿童IPD的发病率较高。在接种疫苗后阿拉斯加由非PCV7型引起的IPD增多了。P41芬兰留鸟、候鸟以及人群中辛德比斯病毒的感染//Nathalie Y Uzc偄tegui,J Pekka Nuorti,Juha Laakkonen等辛德比斯病毒(SINV)...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防范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方法 对福建省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1 4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1/10万.各地市每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2.1∶1,<5岁占74.6%;OPV免疫≥3次占88.6%,占比逐年提高,未按程序免疫占2.3%.以省为单位,每年AFP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和WHO的要求;个别地市的AFP病例监测指标未达标.结论 应继续坚持免疫与监测相结合的策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及时发现高危病例和输入野病毒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福建省动物种群及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猪、犬、乳牛、山羊和啮齿动物(黄胸鼠及褐家鼠)等5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哺乳动物血清标本共1151份,收集普通人群血清标本2209份,暴露人群血清标本1722份,应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结果不同动物HEV感染率有差异(x2=406.25,P<0.01),其中猪的感染率为71.31%,散养家猪(70.00%-94.12%)HEV感染率高于大型专业养猪场(39.77%),不同生长期(≥4月龄)的猪其HEV感染率未见不同。普通人群HEV的阳性率为23.3%,暴露人群HEV阳性率为33.3%;暴露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暴露人群中与鸡密切接触者,HE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与猪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普通人群中,男、女性H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暴露人群中男性HEV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猪和暴露人群HEV的感染率较高;与猪、鸡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证明了HEV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萧剑雄  王惠榕  张春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99-2300,2286
目的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I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最低仅有27.47%。结论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