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河北南部更是高发,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预后较差。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最表层细胞间的连接,具有调节上皮细胞极性和分化的重要作用。细胞间连接的结构异常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分离和脱落,从而形成浸润和转移。浸润和转移是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多次穿过基底膜才能完成浸润,因此基底膜的完整性和酶对基质的降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laudin 蛋白是构成紧密连接的重要的跨膜糖蛋白,能够维持细胞的黏附和极性。Claudin7是其家族的一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1]。MT1-MMP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MMPs)的一员,可以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联合检测 Claudin-7、MT1-MMP 蛋白在冀南地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该地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结构的改变,探讨老年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方法选自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30例,根据下垂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将提上睑肌缩短手术中取得的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HE染色、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并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中可见患眼提上睑肌腱膜变长、变薄,有的出现裂孔,部分或全部从睑板表面断裂,有的出现脂肪样变性;HE染色可见患眼提上睑肌肌浆内出现大量脂肪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Elastin含量下降,与下垂程度呈负相关(r=-2.782,P=0.002),MMP-9的含量增加,与下垂程度呈正相关(r=4.376,P=0.030);透射电镜显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局部有缺损、外形不规则,胞质肿胀,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胶原纤维周围可见脂滴。结论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提上睑肌腱膜变薄或破裂,脂肪样变和肌纤维萎缩,Elastin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分裂,呈现退化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行空气压力泵的治疗效果与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且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空气压力泵治疗与护理配合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1 m、3 m、6 m时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相对比,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AL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状况更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经空气压力泵治疗效果较好,在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利于患者康复,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突出症镜下手术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osacral Disc Herniation LDH)的镜下手术标准,方法:回顾总结208例(248个椎间隙)LDH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按Macnnab标准评定,优176例,良18例,可14例,优良率93.27%。结论:MED手术是一种微创化的现代技术,为确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该文提出了4项MED镜下手术标准,定位:镜下视野包括上位椎板的下缘和下关节突的内侧缘(L3/L4,L4/L5约占据视野的1/2,L5/S1约占据视野的1/5)。椎管显露,选用以椎板下缘与下关节突内侧缘的三角区,突破黄韧带为安全的手术入路,髓核摘除;应彻底切除凸入椎管内的突出物并根据不同年龄行间隙内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神经根行程无卡压,神经根内外移动度达0.5cm,出口能容纳直角神经根探子。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原发性肝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病情发展较其他癌肿迅速,当典型症状与体征出现后,病程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时机。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l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则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之一,此术可反复进行,创伤小,效果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晚期肝癌的治疗。TAE术后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等。患者一般能忍受这些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仅持续1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孕妇血浆游离DNA对产前胎儿性别进行识别,为伴性遗传性疾病的无创性产前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X、Y染色体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识别胎儿性别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并对灵敏度、准确性等方法学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将构建好的方法用于24例未孕健康女性及临床上50例16~20孕周的孕妇血浆DNA的检测。结果在母体DNA胎儿Y染色体定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检测中,当胎儿DNA丰度为3%~6%时,母体DNA模板量下限是50 pg。当母体DNA模板量在0.5~50 ng时,Y染色体最低检测丰度为1%,相当于胎儿DNA丰度为2%;当母体DNA模板量在0.05~0.5 ng时,Y染色体最低检测丰度为2%~4%,相当于胎儿DNA丰度为4%~8%;当无母体DNA时,Y染色体模板量下限为0.5 pg。标本定量检测中妊娠女性的血浆DNA浓度明显高于未孕健康女性(P<0.05)。50例孕妇静脉血标本中,除1例标本因提取失败未作检测外,其余49例标本初次试验在未考虑母体血浆DNA模板起始用量时,检测结果为17例男性,32例女性,与胎儿出生后性别不完全一致;但是当加大母体血浆DNA模板起始用量(>50 pg)后,结果为23例男性,26例女性,准确率为100%。结论该试验所构建的利用母体血浆游离DNA进行的早期无创性产前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伴性遗传出生缺陷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世界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人性化护理把护理连同美丽和爱融为一体,推动着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报道1型糖尿病可导致骨再生与修复障碍,局部注射成纤维细胞因子2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但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蛋白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骨再生及其修复障碍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材料:选择雄性Zucker糖尿病大鼠(ZDF/Gmi-fa/fa)20只,10周龄,购自美国查尔斯河实验室。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购自美国Orquest公司,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蛋白购自美国Amgen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9/11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尿糖和尿酮。1周后,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截骨,安置外延长固定架。第2天起开始胫骨延长0.2mm/次,2次/d,共14d。期间治疗组大鼠接受截骨处血肿内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5μg/kg注射1次,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蛋白8mg/kg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14d;对照组仅接受载体和生理盐水注射。③实验评估: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量及增殖细胞数量。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量及增殖细胞数量比较。结果:纳入大鼠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血糖、尿糖、尿酮、血清胰岛素和骨钙素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组大鼠左胫骨延长间隙内新生骨的面积、密度和骨内膜成骨、骨膜成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大鼠的胫骨牵引间隙中的纤维间区和初始骨基质前沿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及百分比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骨再生与修复障碍,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蛋白联合治疗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快牵引成骨速率,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愈合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小鼠胫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在牵引成骨过程中局部给予携带了LacZ的腺病毒载体后观察其表达情况,以探讨基因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1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完成。①实验分组:取雄性8周龄CD-1小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小鼠接受左胫骨中上段骨干横行截骨安置特制延长外固定架,胫骨牵引过程包括5d静止期,10d牵引期,牵引速率为0.1mm/次,2次/d,共0.2mm/d。牵引期第7天实验组牵引骨痂局部注射5μL携带了LacZ的腺病毒载体,对照组局部注入等量未含LacZ腺病毒液。③实验评估:注射后第3天麻醉后杀取动物,采集左胫骨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纳入小鼠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牵引第10天,牵引骨痂中纤维间区形成,两端的新生骨由骨折两端中心生长延伸。骨髓腔内外可见大量新生骨形成。X-Gal底物染色显示,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内可见大量细胞呈阳性染色;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染色细胞。结论: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痂局部注射携带LacZ的腺病毒,能成功转染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并表达LacZ基因,为临床应用基因治疗促进骨牵引延长或骨折愈合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苗杰  王爱武  王楠楠  赫清雪 《医药导报》2012,31(9):1207-1209
摘要 目的遴选最佳的盐酸苯海拉明乳膏配方。方法调配1~4共4种不同基质配方乳膏剂,对乳膏剂进行外观检查、含量测定、稳定性实验及油粒度测定等多方比较。结果处方2所配成的盐酸苯海拉明乳膏外观、稳定性及油粒度均优于处方1,3,4。结论处方2所配成的盐酸苯海拉明乳膏质量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