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后抑郁常继发于脑卒中之后,精神障碍是其主要表现,阻碍患者康复的进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脑卒中疗效受到严重影响,西药对PSD 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而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在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主要分为体针、电针、其他针法等.本文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希望可以引起同道的关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0日16时,驻京某单位餐厅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我部应急处置大队对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依据国家《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分析,判定为一起因食用未加工熟透的芸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中毒情况20 06年12月10日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能于1周内完成的口服霍乱疫苗快速免疫程序,以适合短期军事行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方法选取符合受试标准的100名健康新兵,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A、B、C、D4个组,A组第1天服2粒、第3天服1粒;B组第1天服2粒、第7天服1粒;C组按标准免疫程序,即第1、7、28天各服1粒;D组按标准免疫程序第1、7、28天各服1粒安慰剂。于首次接种前和首次接种后14 d、30 d、60 d分别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体(IgG)水平。结果首次接种后14 d、30 d,A、B、C组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首次接种后60 d,A、B、C组IgG阳性率分别为40.0%、72.0%和68.0%,B组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首次接种后14 d、30 d、60 d,A、B、C组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第1天服2粒、第7天服1粒的受试者IgG阳性率最高,与按标准免疫程序接种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且在2个月内保持稳定,能达到1周内完成接种、稳定保护2个月的预定目标,适于短期军事行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可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经济问题。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推广安全、有效、低廉的适宜技术更利于解决这类问题,大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福氏志贺菌Xv新亚型生化特征、毒力基因与致病力。方法对分离自北京地区的61株福氏Xv新亚型志贺菌采用API生化板条鉴定,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应用PCR技术检测其ipaH,sen,virFial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了解分型特征,以鼠肺切片检测其致病力。结果61株福氏Xv志贺菌只发酵葡萄糖、甘露醇、密二糖和阿拉伯糖;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为(N : 7, 8); ipaH, sen, virFial,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81.97%, 75.41%和80.30%;全部菌株PFGE分型可分为25种带型,鼠肺切片显示呈炎性改变。结论福氏Xv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表现出遗传多态性,具有侵袭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腹泻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的腹泻病原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461株分离的腹泻病原菌中有9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2.6%;阳性菌不仅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其他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美洛培南敏感。结论 腹泻病原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阳性菌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cucal enterotoxin,SE)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产生的蛋白质外毒素,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在食入1~6 h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典型症状[1].SE可分为A~I多个血清型,而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staphyloccucal enterotoxin C,SEC)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肠毒素血清型,目前针对SEC的检测主要依靠传统方法,费时费力[2],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铜绿假单胞菌(PA)出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此酶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了解本地区PA产ESBLs的阳性率及其耐药影响,我们对分离的72株PA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拟证明TANK结合激酶1(TBK1)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的相互作用及ERRα对TBK1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方法证明TBK1与ERRα是否可以在体内外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方法研究ERRα对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的影响,再用小干扰RNA构建了ERRα敲低稳定细胞系,在该细胞系中进一步检测ERRα对IFNβ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通过内源及外源co-IP发现,TBK1与ERRα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另外,ERRα可抑制VSV病毒、polyI∶C及TBK1引起的IFNβ升高,敲低ERRα表达后,IFNβ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TBK1与ERRα在293细胞内可以发生相互作用,ERRα抑制IFNβ途径的激活,为进一步研究ERRα在宿主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部肠道门诊接诊的6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与健康人员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以Cox回归模型分类赋值,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模型拟合表明,饭前不洗手、便后不洗手、瓜果食前不清洗、生吃海产品4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其OR值分别为2.396、2.825、6.607、5.095,多因素分析其OR值分别为1.475、2.885、7.125、8.135.结论 不良卫生习惯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