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malig-nantlympohaofthebreast简称PMLB)临床上很少见,国外报道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1,2]我院从1963年到1995年共收治9例(不包括原发乳腺皮肤及身体其它部位淋巴瘤累及乳腺者),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26%(9/3502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0.33%(9/2730)。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特点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见附表。我院收治的9例PMLB平均年龄48岁,且右侧明显多于左侧,与其它文献报告相似[3]。病史从3个月到2年不等,多为无痛性肿块,突然迅速增大,质…  相似文献   
2.
超声及微波辐射技术在制备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肾、肺等穿刺活检组织体积微小、质软易碎,送检时常被预先固定。对其做快速病理诊断时,冷冻制片法常造成切片不全、细胞肿胀、冰晶裂隙等假象;传统快速石蜡制片法安全性差,易出现组织收缩、染色不清晰。我们将超声、微波辐射技术用于制备穿刺活检组织切片,既克服了上述不足,又缩短了制片时间,基本达到常规石蜡切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散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9年问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AT、GGT→AGT、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C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RCA相关蛋白1(BRCA assoeiated protein1,BAP1)在恶性间皮瘤、肺腺癌、肺鳞癌和癌肉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恶性间皮瘤22例,其中上皮样型17例,肉瘤样型2例,双相型3例。另选取侵犯胸膜的非小细胞肺癌共80例(肺腺癌40例、肺鳞癌40例)和全身各部位癌肉瘤1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各组病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组表达差异。同时所有病例均检测了常规用于间皮瘤鉴别诊断的抗体组合,包括calretinin、wTl、细胞角蛋白5/6、D2.40、CAM5.2、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63和p40。结果所有8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癌肉瘤均BAP1核表达阳性,而64%(14/22)恶性间皮瘤出现BAP1表达缺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皮瘤诊断标志物组合中,增加BAP1后,诊断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正确度达93%。BAP1灶性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具有多克隆性。结论BAP1核表达缺失有助于鉴别恶性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因此推荐BAP1与其他间皮瘤抗体一起应用于恶性间皮瘤的诊断,提高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血氧功能影像系统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联合检查在乳腺肿瘤早期发现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氧功能影像系统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检测对56例患者的75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以活检病理诊断为校正标准,分别分析上述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 三项联合检查对乳腺肿块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免疫生化检测结果,而显著高于血氧功能影像及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其敏感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三者单项检测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血氧功能影像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三项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散发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005~200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GAT、GGT→AGT 、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吴伟  倪型灏  张谷  胡锦林  杨世锋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372-373,375,F0003
目的探讨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切除标本示实性结节状肿块,灰白、灰红色,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肿瘤主要表现为成片卵圆形单核间质细胞背景中散在均匀分布着大的破骨样巨细胞,周围见典型的涎腺导管癌成分。免疫表型:破骨样巨细胞、单核间质细胞均表达CD68,VIM,部分单核间质细胞还表达CK、CK5/6、CK7和EMA,涎腺导管癌除了表达上皮标记CK、EMA、CK7、CK8还表达C-erbB-2和GCDFP-15。结论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极为罕见,是涎腺一种特殊类型的癌,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生物学行为上其侵袭性比骨的巨细胞瘤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应用MALT概念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本级资料显示临床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性别之比为1.4:1。病变好发于胃窦、体部。22例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6例病理形态学呈典型MALT淋巴瘤,13例呈不典型MALT淋巴瘤。3例肿瘤由单一高度恶性中心母细胞样细胞组成,其中2例内可见LEL现象和浆细胞浸润。结论:胃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均为MALT淋巴瘤。单一星高度恶性图像的淋巴瘤可能是MALT淋巴瘤转化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扩增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人恶性神经胶质瘤及对应正常脑组织中CCND1、CC-ND2、CCND3基因的扩增水平。[结果]50例胶质瘤标本有36例(72.0%)cyclinD1扩增、34例(68.0%)cyclinD3扩增、23例(46.0%)cyclinD2扩增,正常脑组织均无扩增。CCND基因扩增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CCND1和CCND3基因扩增阳性率增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人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过度扩增,CCND1和CCND3随胶质瘤病理分级增加而升高,提示CCND基因的异常扩增在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MLH1、hMSH2两种错配修复(MM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中hMLH1、hMSH2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家族史之间的关系。结果480例结直肠癌中,hMLH1表达缺失12例,占2.5%(12/480),hMSH2表达缺失23例,占4.8%(23/480),两者之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6.9%(33/480)。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多原发肿瘤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hMLHl表达缺失12例中6例(50.0%)有肿瘤家族史,hMSH2表达缺失23例中8例(34.8%)有肿瘤家族史。结论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且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多原发肿瘤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表明可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