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获得平均14个月的随访。经综合治疗关节疼痛消失或缓解的9例。结论 积极控制异位骨化的诱发因素,可降低其发生率;对异位骨化进行综合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SMA)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肠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肠缺血坏死。解除管腔狭窄、恢复血流是避免肠坏死的重要保障。腔内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相对于开放性血运重建,具有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治疗SMA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因该手术方式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指南一致推荐。随着支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使用,SM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逐渐引起关注,且相关研究指出,接受支架治疗的SMA狭窄患者,相对于开放性血运重建出现ISR的概率更高。因此,SMA支架植入术后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包括维持药物治疗以期获得支架的远期通畅性,ISR的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等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再干预治疗时机选择等。双功能超声(DUS)和SM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用于ISR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目前已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成为术前诊断和筛查的首选。由于SMA缺血性病变造成的危害严重,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肠管坏死,因此对因ISR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推荐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再...  相似文献   
3.
余钻标  尹孝亮  林晨  胡松杰  郎德海 《浙江医学》2023,24(24):2651-265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弓部分支血管闭塞的再干预时机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例胸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分支血管闭塞患者(左颈总动脉闭塞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4例),其中3例头晕不适,1例左上肢乏力,1例无症状。对患者行分支血管重建,术后通过随访及影像检查评估分支血管闭塞第二次手术重建的效果及通畅情况。分支血管特点:2例为TEVAR术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3例为随访期间发生分支血管闭塞。第二次手术干预距TEVAR术后时间为(5.8±0.8)年。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成功4例(共植入8mm×50mm分支覆膜支架3枚,7mm×60mm分支裸支架2枚);1例患者腔内治疗失败,第二次手术行人工血管颈锁动脉旁路重建。5例患者住院时间(6.8±0.5)d,术后均获得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8.0±2.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再闭塞、受压;无脑梗死及左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TEVAR术后分支血管闭塞再次行腔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及病变特点进一步评估,腔内治疗困难患者可进一步行开放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髂股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经腘静脉插管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髂股静脉并支架置入术治疗,伴下肢浅静脉曲张5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同时行患肢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3例下肢溃疡患者通过换药后点状植皮。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治疗2周后,治愈和显效14例,有效6例。5例伴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经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3例伴下肢溃疡的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经清创后行溃疡点状植皮痊愈。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见效快等优点,其近期效果较好,但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穿循序减压弹力袜。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是血管外伤中最常见的类型,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挽救生命、保全肢体的关键。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共收治外伤性下肢动脉损伤患者20例,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急性动脉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11例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急性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即时保肢率100%。1例患者术后10 d因下肢动脉栓塞入院急诊行血管腔内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多发伤患者术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2例腘动脉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因自行停药发生腘动脉闭塞,术后6个月动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率为80%(8/10)。结论 Viabahn覆膜支架腔内治疗急性动脉损伤性疾病的即时及早期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旁路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的处理方法,为预防和治疗患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13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旁路术后人工血管感染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随访结果。结果 9例感染患者术后保肢6例、截肢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并发心肌梗死;8例术后生存患者均进行12~60个月随访,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中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出血;生存7例,其中3例保留通畅血管,2例去除人工血管未重建血运,2例截肢患者无异常;下肢动脉旁路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病死率为22.22%、存活率为77.78%、截肢率为22.22%。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病死率和截肢率较高,临床上一旦发生,大多需要取出人工血管,对于血运通畅者可考虑保留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3D建模技术从数字化视角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主动脉夹层(AD)支架未覆盖区血管重塑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累及胸腹主动脉的StanfordB型AD并行TEVAR治疗的患者26例,以mimics、3-matic等3D模拟软件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管CT造影(CTA)结果,建立其主动脉3D模型并分析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化情况及真假腔体积变化等指标。结果26例患者行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支架覆盖区及腹主动脉段支架未覆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血栓化,其中胸主动脉段支架覆盖区完全血栓化22例,部分血栓化4例。腹主动脉段支架未覆盖段部分血栓化21例,无明显血栓化5例。支架未覆盖区真腔体积较术前明显增加,而假腔体积较术前减少(均P<0.01),总体积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累及胸腹主动脉的StanfordB型AD,TEVAR即使只覆盖胸主动脉破口仍然能有效促进支架未覆盖区的血管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胭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和经外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肢体肿胀消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导管溶栓患者肢体肿胀均消退,无出血并发症,其中4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未发生肺栓塞。8例因拒绝而未放置滤器的患者,2例发生肺栓塞;而46例行外周静脉溶栓患者,26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尿道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导管溶栓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早期及时的滤器置人是防止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迪  郎德海  胡明  胡松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42-143,146
目的探讨及评价DSA下杂交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1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患者(房颤10例,高血压病1例,无伴随疾病1例),急诊CTA证实后DSA下杂交手术,包括①sMA导管溶栓、取栓;②SMA经皮球囊扩张成形及内支架置入;③SMA导管溶栓、取栓联合开腹手术。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取出栓子,栓塞动脉再通,肠管血运可。其中①SMA导管溶栓、取栓6例;②PTA及内支架置入1例;③SMA导管溶栓、取栓联合开腹手术5例。10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术后24h死亡。结论DSA下杂交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新型、综合的治疗方法,能融合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