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与凝血酶原及异常凝血酶原有免疫交叉反应的非Ca(Ⅱ)依赖性抗人凝血酶原抗体,建立夹心BA-ELISA法,检测人血浆凝血酶原的最低浓度可达1ng/ml。血浆经皂土和柠檬酸钡吸附处理,除去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后,可用本法检出存留于血浆中的微量异常凝血酶原,并测得健康人血浆异常凝血酶原的均值为74.61±19.43ng/ml。本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测量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并计算S-AASI,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NAG/Cr),化验血清肌酐并计算Ccr。根据S-AASI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A、B、C、D 4组。比较4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别,并行S-AASI与尿NAG/Cr等参数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4组的年龄随S-AASI水平的增高依次增高(P〈0.05)。A、B组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高血压病程依次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之间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尿NAG/Cr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增高,而Ccr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ASI与尿NAG/Cr(β=0.470,P〈0.001)、Ccr(β=-0.322,P〈0.05)具有相关性。尿NAG/Cr每增加1 IU/g,S-AASI相应增加0.005;Ccr每降低1 ml/(min.1.73 m2),S-AASI相应增加0.003。结论:S-AASI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临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因子的生物风险管理较受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投入和措施较多[1-3],但从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体系构建的完整性角度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尚存不足。目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L02)[4]、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5]等文件均对除生物风险外的其他安全风险如实验室内医疗安全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血培养阳性标本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2015年血培养污染率、污染途径、污染细菌构成比,为有效防止血培养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3年来共送检的34 713例血培养样本的污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培养送检样本数34 713例,阳性培养样本数2 860例,总计污染样本数361例,污染率1.04%.按年度分类,2015年度血培养污染率最低;按季度分类,4个季度污染率差异不大;按内、外科两大系统分类,内科系统污染率1.06%,外科系统污染率0.96%;按科室分类,内科系统中污染率最高的科室是血透中心,污染率为2.71%,其次为重症医学科(ICU),污染率2.23%;外科系统中污染率最高的科室是乳腺科,污染率为2.30%,其次为骨科,污染率为1.92%;按污染菌菌株构成统计,人葡萄球菌污染居首位,占32.4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31.30%.结论 医院血培养污染率较高,污染途径多样化,血培养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污染的细菌以血培养单瓶报阳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临床菌血症样本细菌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碱液加热裂解法、溶菌酶法和商品DNA提取液法提取细菌DNA,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1)商品DNA提取液法提取革兰阴性菌DNA,经PCR扩增后得到特异性目的片段,但未扩增出革兰阳性菌的特异性目的片段;(2)碱液加热裂解法、溶菌酶法提取革兰阴、阳性菌DNA,经PCR扩增后均得到特异性目的片段,但碱液加热裂解法比溶菌酶法能扩增到更低浓度的细菌DNA目的片段.结论碱液加热裂解法是3种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细菌D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临床病原菌基因组DNA提取.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杰  胡大春 《医学综述》2008,14(5):767-769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药物,由于其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细菌性感染。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也逐渐上升。已知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①靶位基因Ⅱ型拓扑异构酶即DNA回旋酶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parC和parE)突变;②细菌膜通透性的降低和膜上药物主动外排泵的激活;③质粒上qnr基因介导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载脂蛋白(Apo)B、CIII、E基因中ApoB MspI、ApoB XbaI、ApoB EcorI、ApoCIII3175、ApoCIII3206、ApoE112/158等7个位点基因多态性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昆明地区汉族作为研究对象,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91例高脂血症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ApoB MspI、ApoB Xbal、ApoB EcorI、ApoCIII3175、ApoCIII3206、ApoE112/158等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用比值比(odd ratio,OR)估计相对危险度。用MDR分析多基因相互作用。结果用MDR分析法,对昆明地区汉族高脂血症患者上述6个位点基因型多态性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两位点MspI—E112/158、三位点MspI—CIIB206-E112/158和四位点MspI—XbaI—CIII3206-E112/158这三种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三位点MspI—CIII3206-E112/15模型的交叉验证一致性系数最大(10/10)为最佳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位点ApoBMspI、ApoCIII3206和ApoE112/158位点.提示这三个基因位点之间可能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该模型的Odd Ratio为14.870(95%CI:1.305—169.43)。结论发现昆明地区汉族人群7个高脂血症候选基因位点中,MspI—CIII3206-E112/158三个基因多态性之间可能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水平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耐药表型和水平传播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97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接合试验了解产ESBLs基因是否定位于质粒,并对接合子进行KB法药敏试验和ESBLs表型确证。结果197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104株,检出率52.79%。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菌株在纤维支气管镜(bronchofibroscope,BF)刷片中分离率最高(75%),就科别来看内分泌科标本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78.57%)。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104株产ESBLs菌株中有91株符合供体菌的标准,64株接合成功,接合子均确证产ESBLs,其接合率为70.33%。64株供体菌及其相应接合子的药敏结果显示除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索、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外,供体菌及其接合子对其他12种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耐药质粒水平传播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CTX—M型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并确定其基因型。方法对该院2005年1—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9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和接合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酶基因型,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9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04株(52.79%)ESBLs表型检测阳性,其中91株符合供体菌标准,64株(70.33%)接合成功,接合子均确证产ESBLS。PCR扩增结果示10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共有98株(94.23%)携带CTX-M型基因,其中38株(36.54%)检出blaCTX-M-1组基因,69株(66.35%)检出blaCTX-M-9组基因。64株接合子中共有51株(79.69%)携带CTX-M型基因,其中18株(28.13%)检出blaCTX-M-1组基因,35株(54.69%)检出blaCTX-M-9组基因。基因测序确定存在CTX-M-22、CTX-M-28、CTX-M-15、CTX-M-14、CTX-M-27五种基因亚型,以CTX-M-14为主。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耐药质粒水平传播情况严重,产ESBLs细菌基因型以CTX-M-9组的CTX-M-14亚型为主,同时存在CTX-M-22、CTX-M-28、CTX-M-15和CTX-M-27等多种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二孩"患儿,对产前与产后多项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该院检查并确诊为ABO-HDN患儿92例,产前微柱凝集法检测父亲、母亲血型及母亲不规则抗体筛选,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产后微柱凝集法进行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根据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结果,分成5组。A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B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C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D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E组: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92例ABO-HDN患儿经溶血3项试验,发现5组母亲IgG抗A(B)抗体效价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乳酸脱氢酶在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产后多项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二孩"ABO-HDN更为准确,同时有助于掌握患儿病情发展状态,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