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氨酸转氨酶(EC2、6、1、2,ALT,即GP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定位于细胞液。细胞内ALT 释出(至血清)是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标志之一,故测定血清ALT 活性,迄今仍是观察细胞损伤(特别是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1963~1991某炼镍厂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6和646.05/1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近5年肿瘤发病有增高的趋势。肿瘤以消化道癌肿为主,呼吸道癌肿次之,肿瘤儿患者几乎都是1965年工艺改革前入厂的工人。男性高于女性。肝、脾肿大、胆、肾结石,皮肤和上呼吸道损害,镍作业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3.
炭疽为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西安市历年均呈散在发生,人间炭疽感染病例均发生在动物炭疽发病后数日或数十日后,人间感染炭疽病例后方能获悉炭疽发病报告,由于不能及时对动物炭疽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往往造成动物炭疽疫源地扩大,并波及人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次急宰病牛确诊炭疽,为西安市首次证实先于人间炭疽病例发生的动物炭疽疫情。为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现将本次炭疽疫情处理过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判定和现场调查处理依据GB17015-1997[1]。1.2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评价防制效果。2结果2.1疫情处理经过200…  相似文献   
4.
死者:32岁,家庭妇女。1976年6月17日因自杀服用了大约15ml百草枯,服后立即出现剧烈的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第二天清晨送入某医院抢救。到晚间方搞清患者服用了百草枯,故给与导泻药和类固醇。6月22日开始出现发热、浮肿、紫绀,血液尿素  相似文献   
5.
6.
<正> 各种各样的环境因子诱发染色体畸变,这是人们熟知的,尤其是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影响,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视。近来很多研究者对各种化学物质诱发染色体畸变,表示了关注。工业医学中,报告了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苯、氯乙烯单体和铅、镉、汞等重金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强制化开展以解决面临的问题。[方法]收集历年食物安全资料和责任保险保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市场现状。[结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无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多方协作获得发展。[结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于解决食品安全事故是必要的,但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手段来予以推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近1~2年的研究动态,简要地归纳如下: Ⅰ变态反应的化学介质由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脱颗粒反应而释放的化学介质有组胺、过敏反应的嗜酸性白细胞趋化因子(ECF-A)、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s activati-ng factor,PAF)、慢反应物质(Slow reactivesubstance of anaphylaxis,SRS-A)等。还有嗜中性白细胞趋化因子(NCF)。这些化学介质的化学结构逐渐地得到了阐明,例如PAF是一种脂质,称为烃基甘油醚磷酰胆碱(alkyl-glyceryl ether phosp-horylcholine,AGEPC)。其他的化学介质也在进行广泛地研究,化学结构将会逐步的得到阐明。  相似文献   
9.
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镍化合物有各种不同的致癌反应,其反应取决于它们的生物学作用,影响生物学作用的因素有镍化合物的物理形态(结晶形或无定形),水或血清中的溶解度和能否被靶细胞吞噬(Costo等,1982)或者通过钙通道的能力等。体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的镍化合物在等效毒浓度下有相似的细胞转化能力(Hanson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大鼠急性羰基镍吸入性致毒前后肺组织的镍含量及酶谱的活性变化。发现实验大鼠吸入羰基镍后4h 肺组织含镍量最高,且主要在24h 内被清除。肺组织各种酶中,以ALT 变化最明显,且酶活性升高均在组织中镍含量升高之后,可能后者是引起前者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