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D (VitD)水平,探讨二者与乳腺癌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45例,3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FA、VitD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FA、VitD水平乳腺癌组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FA、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FA、VitD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减.结论:血清叶酸和维生素D含量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和TNM分期有关,高水平的FA、VitD可能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对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86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和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综合护理48h后治疗有效率91.86%(79/86),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呼吸ICU中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急诊早期APPACHEII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将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ICU中应用呼吸机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此次发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两组,其中死亡组病例数为41例,生存组病例数为95例,回顾性研究这两组患者于急诊就诊时初期APPACHEII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根据APPACHEII评分及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APPACHEII评分及PCT水平预测死亡的约登指数,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PPACHEII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对预后的预测能力分析:根据急诊APPACHEII评分及PCT水平,按照患者分组情况计算并绘制ROC曲线,APPACHEII评分以20. 50为截点,曲线下面积为0. 704,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95%CI:0. 606~0. 802(P 0. 01),PCT数值以0. 375μg/ml为截点,曲线下面积为0. 738,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95%CI:0. 649~0. 826(P 0. 01)。136例患者中,APACHEII评分预测死亡的约登指数为20. 50,此时敏感度为65. 9%,特异度为67. 4%; PCT水平预测死亡的约登指数为0. 375,此时敏感度为92. 7%,特异度为48. 4%。结论早期危重症患者在进入急诊后早期进行的APACHEII评分及血清PCT检测,APACHEII评分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APACHEII评分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之相比,PCT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但是特异度不足。因此可以通过急诊早期的APACHEII评分和PCT检测结果结合起来对需呼吸机支持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5例乳腺癌患者、35例同期乳腺良性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 A、Ig G、Ig M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与癌症组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CD4+/CD8+比值越低,CD8+、Ig G、Ig M水平越高,Ⅱ期与Ⅲ期、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亚群中辅助性 T 淋巴细胞1型/辅助性 T 淋巴细胞2型(T h1/T h2)的变化,为分析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6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组Th1型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代表]和T h2型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水平代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 IL‐2、IN F‐γ的水平明显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IL‐4、IL‐6、IL‐8、IL‐10、T N F‐α的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随着癌症分期的进展,乳腺癌患者血清IL‐2、IN F‐γ水平降低,T N F‐α、IL‐4、IL‐8、IL‐10水平升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呈现 T h1/T h2细胞因子失衡,其中 T h1亚群功能抑制,T h2亚群功能亢进,其与肿瘤在宿主体内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纠正这些免疫失调将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