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石景山地区孕妇女婴幼儿血铅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下,北京石景山地区270名孕妇及其婴儿进行了血铅的追瞎调查。结果显示:孕3月血铅水平为45.0μg/L,分娩前血铅水平为64.8μg/L,孕期血铅呈升高趋势,其中后3月升高明显,分娩前血铅约为孕3月血铅的1.5倍;脐带血铅水平为51.9μg/L,其中有10.4%的胎儿脐血铅高于100μg/L;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病人服用硫化砷后的血尿发砷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PL)病人服用硫化砷后的血、尿及发中砷浓度进行测定 ,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人服用硫化砷后体内砷吸收及蓄积水平进行评估。方法 :氢化物 -原子吸收法。结果 :服药期病例服用硫化砷 1 .5 g以上 ,服药 8d以上 ,血砷平均水平为 5 3 .0±2 2 .5 (n=48) μg/L(1 4.7~ 1 40 .4μg/L) ,尿砷平均水平为 1 73 3 .6± 1 3 6 5 .9(n=44) μg/L(3 92 .6~ 6 847.1μg/L) ,尿砷排出量为 3 .93± 2 .44(n=3 2 ) mg/d(1 .1 4~ 1 1 .8mg/d)。停药期病例 ,停药 8d以上 ,血砷平均水平为 1 5 .3± 8.8(n=5 7)μg/L(2 .0~ 43 .5μg/L) ,尿砷平均水平为 2 3 2 .9± 2 5 7.3 (n=5 2 )μg/L (8.8~ 1 1 6 0 .7μg/L) ,尿砷排出量为 0 .3 3± 0 .3 0 (n=3 2 )mg/d(0 .0 1 9~ 1 .3 mg/d)。服药期病例血砷水平、尿砷水平及尿砷排出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停药期病例 (P<0 .0 1 )。结论 :服用硫化砷 1 .5 g以上 ,服药 8d以上的服药期病例砷的吸收量为5 .6 1± 3 .48mg/d,停药 8d以上的停药期病例仍有部分砷蓄积于体内  相似文献   
3.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D315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检测CD31 5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健康正常人位于17q23编码CD31基因第8外显子563位点附近的DNA片段,应用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将不同峰型的PCR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参考序列对照分析。结果PCR扩增片段为203bp,经DHPLC分析有3种不同峰型,经与测序结果比较,G/G纯合峰型、A/A纯合峰型、G/A杂合峰型明显不同,3种基因型的个体得到明确区分。74名健康正常人中CD31-563S(AGC)的基因频率为0.514,CD31-563N(AAC)的基因频率为0.486。结论DHPLC可以高效、经济、准确的检测CD31-5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四硫化四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四硫化四砷在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DNA微矩阵技术检测四硫化四砷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图谱.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合成相应的引物,用RT-PCR方法检测口服四硫化四砷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的表达,分析四硫化四砷诱导早幼粒细胞凋亡的途径.结果:通过基因微矩阵技术分析发现,四硫化四砷作用NB4细胞有差异表达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类基因包括编码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基因(Apaf1),比值为2.910;编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NAS-2基因,比值为0.420.RT-PCR检测口服四硫化四砷AP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Apaf1比值2.33,caspase-9比值3.21,PNAS-2比值0.99.结论:四硫化四砷对NB4细胞的细胞凋亡效应主要涉及两个基因表达的改变: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基因的表达上调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NAS-2基因表达的下调.APL患者PNAS-2基因表达没有明显的改变,可能与使用其他药物的影响有关.Apaf1和caspase-9表达相应的增高提示,四硫化四砷诱导APL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为主的活化途径,而不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生产女工生殖机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有毒物质能否对女工生殖机能造成损伤,对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七个生产厂的2257名女工进行了月经及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的调查。结果表明:未婚女工月经经量异常及痛经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已婚女工月经异常在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的各项指标在接触和对照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车间空气中绝大多数毒物年平均浓度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只有少数毒物浓度超标,但毒物浓度波动较大。该种作业环境尚未对女工造成明显的生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APN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与高血压(HP)及其合并症间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多态性与HP及合并症间的遗传危险因素。并确立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检测APN基因实用筛查方法,供临床检测应用。方法对单纯HP组(1组)、HP合并T2DM(HP-T2DM)组(2组)、HP合并冠心病(H-CHD)组(3组)、HP合并肾病(HP-NE)组(4组)和对照组(5组)分别测定空腹血清APN及生化指标。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E)技术,筛选APN基因多态性位点。结果在APN基因(aPM1)启动子区-11377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GG、GC、CC)。GG、GC、CC基因频率在HP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PM1的SNP-1137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H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1,OR=0.65,P=0.031)。血清APN水平与HDL呈正相关(r=0.497,P=0.006).通过对实验条件优化,在采用DHPLC技术检测APN基因多态性位点时发现,本实验检测柱温以60℃最佳。结论血清APN水平与血清HDL之间呈正相关,表明APN也可能是心血管的保护因子。aPM1启动子区SNP-11377C/G多态性与HP及并发症的发生和HP患者体型肥胖形成机制有相关性,提示SNP-11377C/G多态性可能增加HP的遗传风险。  相似文献   
7.
秦效英  刘建荣 《卫生研究》1998,27(4):255-256
北京石景山地区孕妇及婴幼儿血清锌的动态研究北京首钢医院课题组秦效英刘建荣董兵白雪涛郑星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100021)锌与胎儿发育甚为密切,妊娠期妇女需要大量的锌来维持母体自身的代谢调节和胎儿发育的需要。若此时锌供给不足,会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期口服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肝脏的慢性毒性。方法对长期服用As4S4的APL患者各时期生化指标、超声检查结果(包括肝、脾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门脉宽度的检查)及肝纤维化指标(PⅢNP及Ⅳ型胶原)进行跟踪分析。结果106例服用As4S4的AP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6(6~72)个月,丙肝阴性组84例,初始服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2倍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5.5%,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比服药前有明显升高(P值均〈0.05),连续用药0.5,1.0,2.0,3、0年及3、0年以上ALT、AST、GGT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尿素氮(BUN)、肌酐(CRE)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丙肝阳性组22例,初始服用时ALT、AST高于2倍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6%和59.1%,连续用药2年后肝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连续用药3年以上的APL患者42例,丙肝阴性组33例患者中,2例脾肿大、1例门脉增宽,21例(63.6%)被诊断为脂肪肝,16例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均为正常;丙肝阳性组9例患者中,4例脾肿大,2例门脉增宽,6例(66、7%)被诊断为脂肪肝,6例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2例高于正常值。结论APL患者长期服用As4S4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未引起明显的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症状,但脂肪肝发病率较高,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5例经标准剂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于治疗后3、6或12个月后检测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对疗效欠佳或治疗失败患者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后3~6个月再次检测伊马替尼血浆谷质量浓度。结果服用400 mg/d伊马替尼患者中,血浆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为981~4170μg/L,平均为(1685±637)μg/L。治疗后18个月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患者平均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1881±669)μg/L显著高于未获得MMR患者(1262±346)μg/L(P<0.05)。17例未获MMR患者中,7例伊马替尼加量至600 mg/d后,其谷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位9个月时,6例(86%)获得MMR,而10例未加量者继续治疗,3例(30%)获得MMR(P=0.05)。结论伊马替尼的血浆谷质量浓度与CML-CP患者良好的分子学疗效相关。疗效不佳患者增加伊马替尼的剂量,有助于提高伊马替尼谷质量浓度和分子学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低水平铅暴露人群体内游离红细胞原卟啉(FEP)与血铅(PbB)的关系,在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下,对北京石景山地区270名孕妇及其婴幼儿进行了游离红细胞原卟啉及血铅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孕妇血中FEP水平为31.7~38.3μg/dL(n=578),脐带血中FEP水平为48.8±23.6μg/dL(n=133),婴幼儿各年龄组间FE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为37.2~39.5μg/dL(n=3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