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医e百文献数据库,对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运用R语言统计软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治疗痹证的方剂434首,参与组方的中药为233种,出现的药物总频次4372次。治疗痹证的中药中核心药物有15味,分别为防风、当归、牛膝、附子、甘草、川芎、羌活、独活、茯苓、麻黄、细辛、白术、桂心、萆薢。治疗痹证的药物以祛风湿药和解表药为最多,在药性方面以五味中的辛、苦、咸为主,四气中以温、寒、平最多,而在归经中,又以归肝、脾、肺、肾经为主。对药物频次排名前3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药性及归经为5类;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潜在的药物组合5个、药对20个。结论:治疗痹证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防风、当归等解表及活血化瘀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药物的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多归肝脾肾经。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总结古代中医治疗痹证的规律,获得治疗痹证的基础方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筋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均予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组同时加舒筋合剂,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28个关节活动评分(DAS 28)反应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34%、4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6.21%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晨僵持续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整体状况评估、ESR、CR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相当(P0.05),但治疗组的DAS 28评分的改善情况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8周后、12周后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医次症(口渴、乏力、大便干)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RA的短期疗效虽不优于单用西药,但能有效改善部分肝肾阴虚证候、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益赛普(rh TNFR:Fc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早期活动性RA患者(病程≤2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在给予MTX每周7.5~15 mg治疗同时予以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 mg。对照组10例单用MTX每周7.5~15 mg治疗,疗程共为24周。在0、4、8、12、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压痛、健康评价(HAQ)、病人对疾病的评估、医生对病情的评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ACR20、ACR50、ACR70标准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30例完成了试验。在第4、8、12、2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第24周末,试验组有77.27%(17/20)的患者达到ACR70标准,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末两组的ESR、CRP及RF较0周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脱落2例,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用MTX的治疗方案对早期活动性RA疗效确切,治疗RA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而不良反应以感染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临床研究通过对2008年4月至2008年8月期间在上海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就诊的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观察,评估(旭)痹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肝肾两虚、瘀血痹阻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40例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两虚、瘀血痹阻证)患者按2:1:1比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11组.通过8周的观察,在治疗前后评估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功能活动程度,以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关节肿胀、骨蒸潮热,舌象脉象等证候;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11组对AS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100%.3组治疗后ESR、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说明3种治疗方案均有效.结论 (旭)痹片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中医证候表现,能起到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和迅速降低炎症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指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录产物,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有关.lncRNA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过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可在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和修饰等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类克)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类克治疗,进行为期半年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共静脉点滴5次类克,每次剂量为3mg/kg。同期记录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0mm)。RA病情活动标准(DAS28)进行活动性评价。同时监测血沉ESR,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数据经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6周后,多数患者症状及体检(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血沉,DAS28较治疗前也有明显的改善(P〈0.01)。所有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发现3例不良反应:寒战,皮疹。结论类克可改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起效快,降低ESR,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注意少数患者第二次使用后可能出现轻中度的过敏反应,需停药及时抗过敏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对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0例明确诊断的风湿病患者进行LTBI的筛查.包括询问病史、胸部X线片、PPD试验及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TSPOT检测阳性率24.1%,PPD试验阳性率为39.4%,两者一致率为61.0%.其中PPD阴性/TSPOT阳性29例,PPD阳性/TSPOT阴性67例.卡介苗(BCG)接种史/既往结核病史的患者PPD试验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两者在TSPOT检测的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7例患者使用生物制剂,9例使用异烟肼预防抗结核治疗,27例因PPD或TSPOT阳性放弃生物制剂治疗.TSPOT(-)PPD(++)的23例患者均在未预防抗结核下按计划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上述患者在随访6~18个月期间尚无活动性结核发生.结论 TSPOT技术可能对风湿病(尤其拟接受生物制剂)患者LTBI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