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市2004年学校疑似流感爆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1]。福州市2004年共接到幼儿园、中小学校疑似流感爆发疫情报告10起,其中7起确诊为甲3(H3N2)型流感。现将这10起幼儿园、中小学校的疑似流感  相似文献   
2.
3.
乙肝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确定乙肝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整群抽样调查的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8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27例,阳性率为65.66%;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率为90.35%,小三阳HBV—DNA阳性率为59.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90.00%,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57.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不能只以HBeAg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传染性和复制的指标,而应选择检测HBV—DNA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2004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陈平  许旭艳  王镜泉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97-1898
目的 了解福州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现状,探讨其流行趋势,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88.950/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154/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居首位.结论 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传染病防制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福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001年~2005年期间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方法:调查福州市、五区和八县2001年~2005年期间经费总投入、仪器设备投入以及实验室检验开展项目等情况并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结果: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财政拨款增长速度以福州市最快,高达179.5%,五区次之达135.3%,八县最低为65.2%;仪器设备投入方面,2005年与2001年相比,福州市、区和县分别提高1721.2%、266.0%、1959.3%;仪器设备投入占经费总投入的比例有较大提高,2005年与2001年相比,福州市、区和县分别提高563.6%、56.4%、1166.7%;2005年福州市、区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能力开展实验室检验项目的数量分别为:232项、285项、696项,与2002年相比,分别提高22.1%、13.5%、1.05%。结论:全市疾控机构经过几年建设,资源配置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室检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州市2001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以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在制订预防与控制策略、执行干预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时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市6区8县(市)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疫情资料来源于福州市14个区、县(市)上报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福州市公安局提供的人口数。运用SPSS软件对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白喉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白喉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50~2006年白喉发病与儿童免疫水平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福州市合计报告白喉27 3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10万;死亡1 749例,病死率为6.39%。1950~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38.45/10万,病死率为8.15%;1966~1979年平均为18.17/10万,病死率为3.99%;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985年以后下降到1/10万以下,1998年以后无病例报告。1980~1997年年均发病率,5个城区平均为0.29/10万,8个县(市)为0.83/10万(P<0.01)。1978~1997年的1 288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68.17%,小学生占15.76%;0~6岁占58.54%,7~14岁占28.26%,15~55岁占13.20%。1950~1989年的27 344例病人中,10月至翌年2月发病的占73.51%;1990~1997年的14例病人中,8月至翌年1月发病的占85.71%。1998年抽查2~12岁儿童1 450人,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83.72%,其中369名7~12岁儿童为93.22%;206名3个月至2岁婴幼儿全程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锡克氏试验阴转率为92.63%。[结论]福州市白喉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1998年以后已无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探讨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为乌龙茶成分进一步开发提供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浓度为25、50、100和200 mg/L的茶叶浸出液、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作用24h后,用水溶性四唑盐(WST-1)检测肝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肝癌细胞HepG2进行干预后,各组肝癌细胞的增殖均被抑制,各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茶汤100 mg/L组和200 mg/L组、茶多酚各组和茶色素各组、茶多糖和茶氨酸50mg/L、100 mg/L和200 mg/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茶多酚25 mg/L组、茶色素25 mg/L组与茶汤25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58±0.0025)、(0.1913±0.0013)比(0.2005±0.0013),均P<0.05];茶多酚50mg/L组、茶色素50mg/L组、茶多糖50 mg/L组、茶氨酸50 mg/L组与茶汤50 mg/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545±0.0041)、(0.1655±0.0039)、(0.1595±0.0019)、(0.1728 ±0.0040)比(0.1970 ±0.0078),均P<0.05];茶多酚100 mg/L组(0.1370±0.0016)与茶汤100 mg/L组(0.1600 ±0.0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龙茶及其有效成分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福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2002--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2005年福州地区各疾控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装备、常用药物储备和突发应急专业队伍人数等情况进行机构间及年度问比较。[结果]福州市、5区和8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项要求满足率2005年分别达到92.9%、87.1%和82.1%,应急专业队伍人数分别为53人、89人和141人,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112%、97.8%和30.6%。2005年与2002年相比,现场应急装备分别增加40%、65.9%和58.6%,常用药物储备分别增长204%、46.8%和91.7%,参加现场处置次数有大幅度上升,分别增长2400%、387%和210%。[结论]全市疾控机构经过几年建设,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应急专业队伍仍需进一步壮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福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部分病例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福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849例,发病率为175.05/10万,其中重症病例279例,死亡6例。年发病率,鼓楼区为185.66/10万,台江区为263.31/10万,仓山区为490.51/10万,晋安区405.53/10万,平潭县为215.89/10万。11 849例中,4~7月发病占61.77%,其他月份占38.23%;5岁及以下占95.09%;散居儿童占73.13%,托幼儿童占23.76%。EV71阳性占76.97%,Cox A16阳性占22.22%。[结论]福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