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指标在宫颈鳞癌的治疗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84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SCC-Ag水平并作统计处理;对手术前后5d内或放/化疗前后20d内均有SCC-Ag测定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及Ⅰa~Ⅱa期手术患者有无淋巴转移的病倒进行SCC-Ag值比较,同期收集90例健康体检者及1175例包括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子宫肌瘤等妇科良性肿瘤病例的SCC-Ag值作为对照。结果按FIGO临床分期,SCC-Ag水平随病情分期进展而递增(P0.01),各期与妇科良性肿瘤组(1175,1.17±0.76ng/ml)和健康体检组(90,0.77±0.26ng/ml)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统计显示疾病较早期(Ⅰa期~Ⅱa期)患者其手术后SCC-Ag水平(1.28±1.81ng/ml)比手术前(4.63±8.13ng/ml)有明显下降(P0.05);疾病较晚期(Ⅱb~Ⅳ期)患者其放/化疗后SCC-Ag水平(11.01±8.44ng/ml)对比放/化疗前(23.39±23.71ng/ml)有明显下降(P0.05);956例行根治术(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有淋巴转移的与无淋巴转移的,两者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是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疗效观察、治疗方案及病情监测状态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术前与术后1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水平,对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7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术前与术后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IL-17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表达升高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